最後被譚氏一句罪民子孫無資格參加科舉給打擊到了,為了小兒子和孫子的前程,他不得不流淚簽下了和離書。
放妻子和兒孫一條光明路。
和離後,譚氏讓小兒子和孫子一人抱一個裝著衣物吃食和一點碎銀的包裹給他們的爹。
算是儘了最後一份夫妻和母子情誼。
至於兒媳婦,有兒媳婦的娘家來送,她就不管了。
含淚一彆,她就拉著哭個不停的小兒子和孫子回城去。
長長的流放隊伍裡都是哭聲,有親人相送的更是哭得淒慘。
譚氏知道,謝氏一族不會跟林氏一族那樣幸運,在南疆待個十幾年還能重回京都恢複世家榮耀。
謝家這些族人全都是嬌生慣養的主,此一去,能活著到南疆的怕是難以過半。
存活下來的人五代內也走不出那片疆土。
五代之後,大雍京都是個什麼光景誰也不知道,但絕對不會再有謝氏當頂的一天了。
她隻有保存身邊的子孫,安安分分的過活。
命運已經厚待她,她不奢求什麼富貴榮華了,隻盼此生平平安安不用受凍挨餓即可。
謝氏一族啟程流放,在城中被人扔砸石頭菜葉子,以及出城有多少人相送的消息,慕玄月都聽說了。
倒是譚氏利落和離讓她有些意外。
“是個聰明人。”
和離了,譚氏帶著的子孫還有點希望。
不和離,即使另入民籍,也無科舉之路可走。
今日入宮來的靜儀公主,剛好聽到這段稟報,她很是慨歎了一番“譚氏品性得你認可,自己又有韌性跟魄力,才能快刀斬亂麻。換個彆的,怕是出了大牢就隻懂找地兒哭,什麼事兒也辦不成。”
慕玄月從一遝救助司的賬冊中抬頭看了她一眼,笑了笑“姑婆有話就直說,不必迂回。”
被侄女一眼看穿,靜儀公主不好意思的抿嘴笑。
“那我就說幾句後宅閒話,你且聽一聽。”
慕玄月點頭“姑婆請說。”
靜儀公主告訴她“華平的女兒魏瑤瑤,被魏國公夫人說給她娘家侄孫,華平不願意,一氣之下打了不反對的魏世子一巴掌,關係僵了。”
“魏世子一個月沒回主院,華平哭到我這兒,讓我給她想辦法。我這腦子除了氣她爛泥扶不上牆外我能給她什麼招。”
覷眼看到明嘉公主聲色不動,靜儀公主有些訕訕的繼續說下去“可憐瑤瑤那孩子,許是看多了自己母親身為公主卻不爭氣的窩囊樣,性子倒是有幾分不同其母。明嘉,你要是當瑤瑤是你親表妹,不如幫幫她。”
今日入宮,除了入宮說救助司的公事,這樁私事很是讓靜儀公主煩惱。
華平她是真的不想理,但是魏瑤瑤她卻不忍心不管。
“華平姑姑一個做母親的還做不了自己兒女的主?”慕玄月扯唇冷笑。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說的就是子女親事由生養自己的父母做主。
除非父母不管,或父母德行不配,做祖母的才能用孝道奪取做主權,替孫輩做主。
這點道理尋常百姓都懂,一個國公夫人不會不懂。
隻怕是拿捏慣了,早已經不當家裡的公主是皇家女。
不過,這麼窩囊的皇家女,說實話,皇族多的是人不想認。
“姑婆想我怎麼幫表妹?”說到底都是魏國公的家務事,真要幫,可不好幫。
靜儀公主聽得明嘉公主沒有一口回絕,連忙提議“不如讓瑤瑤入宮來養養?”
“啊?”慕玄月愣了。
那魏瑤瑤才十三歲吧,況且,血緣也太近了些。
姑婆在開什麼玩笑,慕玄月一臉不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