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位黑臉爺爺,其實並不是驅魔人,而是一隻成了氣候的大黑豬。這隻大黑豬生於康熙年代,一生渾渾噩噩,不知所以。
後來不知道哪一年,地龍翻身,也就是所謂的地震,群山晃動,山脈崩塌,恰好有一座山頭攔著鄱陽湖的湖水。
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山體倒塌的時候,鄱陽湖洪水宣泄而出。偏偏這個時候,又天降暴雨,數日不曾停歇。於是整個廬山附近,洪水肆虐,不知道多少百姓居民慘遭洪魔之手。
朝廷派遣水利官員治理水患,不成想卻有一條鱷魚成精,在水中潛伏,專門捕捉落水的居民,水利官員們來了之後,又藏在水中,襲擊船隻,甚至上岸吃人。
當地縣令無數次組織了壯丁民勇,想要抓住這隻大鱷魚,誰成想卻每次都損兵折將,铩羽而歸。
這隻大鱷魚惱怒縣令竟然敢對他動手,於是變本加厲,開始的時候還隻為填飽肚子而吃人,到了最後,竟然變得以吃人為樂。
有這麼一個妖怪在,水利官員們是一籌莫展,畢竟他們要實地勘察,才能找到治理水患的方法。現在他們連水都不敢下,談什麼治理水患?
眼看無家可歸的人越來越多,水利官員們就坐不住了,冒險乘坐一艘加厚了的船隻去查看水患。然後理所當然的,被那隻大鱷魚給盯上了。
水利官員們早有準備,齊心協力迫退鱷魚,但是船隻也不得不擱淺,停在了廬山附近。
官員們冒著風雨,狼狽不堪的朝山上爬去,可哪裡比得過那隻大鱷魚?當下那隻大鱷魚在後麵緊追不舍,追上一個,就咬死一個,追上一個,再咬死一個。
就在大家人心惶惶的時候,一頭黑黝黝的大野豬從山林裡衝了出來,所到之處,草木皆碎,威勢無比。
當時水利官員們就驚呆了,暗叫我命休矣。前有野豬,後有鱷魚,大家全都陷入了絕望。
誰成想那隻大野豬隻是抬眼看了眾人一眼,然後就越過水利官員,仗著身軀龐大,直接就碾了過去。
一豬一鱷都是身軀龐大之輩,這一鬥起來,當真是打的山崩地裂,難分難舍。大家都看的呆了,一時之間都忘了逃跑。
大野豬一身皮肉堅硬無比,嘴上獠牙又鋒利,最主要的是它似乎比鱷魚要聰明一些,戰鬥之間並非是完全憑借蠻力。
反正雙方打來打去,那隻大野豬逐漸占據了上風。雙方直打到黃昏時分,那隻大野豬才用獠牙刺穿了大鱷魚的脖子,成了最後的贏家。
直到這個時候,大野豬才搖搖晃晃的走到水利官員們身邊,它居高臨下,望著那些呆若木雞的水利官員,口吐人言,說“各位,我幫了你們,你們可願意幫我一次?”
那官員早就驚的呆了,聞言急忙哆哆嗦嗦的說“大王想要我們幫什麼?隻要能做得到,一定會儘力而為!”
那隻大野豬咧嘴一笑,人性化十足。它說“聽聞鄱陽湖水患嚴重,我願開山撞石,幫助當地民眾安居樂業,隻求上官起一封奏折,封我為鎮山黑神,我願永生永世鎮守廬山,不肯做半點壞事!”
那水利官員一聽,當場就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剛才他看水患嚴重,就需要一個力大無窮的存在來幫助開山裂石。
現在這隻大黑豬毛遂自薦,當然要急忙答應了。
反正他隻需要寫一封奏折,上達天庭就是了。至於嘉慶皇帝到底封不封他,就不管自己的事了。
這水利官員倒也算是儘職儘責,在大黑豬的幫忙下,平了水患之後,就一封奏折,遞給了當時的嘉慶皇帝。
奏折裡麵一五一十的寫明白了大黑豬的功績,又說明大黑豬從不肯傷害半個百姓,願意庇護一方。
嘉慶皇帝看完之後沉思了半晌,然後大筆一揮,封了大黑豬一個鎮山黑神,永遠鎮守廬山。
這個大黑豬,就是現在的黑臉爺爺。
我聽完之後,心中感歎良多。黑臉爺爺能走到這一步,其實也算是厲害了。它得到嘉慶皇帝的封號,其實就已經擺脫了妖怪的身份,成了一尊小神。
隻要它還在一天,廬山附近就不會有任何妖魔鬼怪敢作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或許還真有可能擋得住贏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