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笙一邊為風容與戴冠,一邊說道:“選完了自然就回來了。”
“接下來的晚宴是屬於各家公子的,孤就不湊熱鬨了。”
既然都不選人家,何必再一起吃飯,這不是存心給彼此找不自在。
選完了?
花九錫直覺告訴他,好像哪裡不太對勁。
想不通,就看向比自己腦子更好使的。
等風容與直起身,花九錫就衝他擠擠眼。
風容與顯然已經習慣了花九錫這個跟屁蟲,見旁邊軟塌已經準備好了。
一邊拉著明笙過去坐下,一邊緩緩說:“殿下應該選的人少吧?”
花九錫還沒得到答案,眼裡就先有了笑意。
人少好啊!
白栩的的猜測和風容與差不多,就沒出聲。
李錦塵則站在一旁,有種格格不入,融入不進去的尷尬感。
明笙坐下後,接過花九錫遞過來的冰鎮果飲,喝了一口才慢慢說道。
“嗯,選了三位側君。”
風容與神色微頓,眼中一絲訝異一閃而過。
雖然猜到了,但他也沒想到殿下竟然隻選了三個。
按理說,拋開個人喜好不談,以平衡之道切入。
陛下應該會讓殿下將文臣出身的謝華衣,武將出身的北嶸,或者唐烈都選了才是。
以殿下現在的心性頭腦和手段,也應該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以作平衡。
畢竟承天宮目前四位側君,他家和白栩家、李錦塵家,都是文臣,花九錫家武將。
而早已被內定的魏漓玉,雖然祖上是武將出身,魏漓玉的祖母也是武將。
但魏漓玉的母親,卻選擇做了文臣。
如果按照原計劃,是魏漓玉的哥哥入承天宮。
那麼成為世子,繼承爵位的魏漓玉,絕對會繼承他祖母之誌,選擇從軍,接過魏家在軍事這方麵的人脈助力。
可現在,變成了魏漓玉入了承天宮。
魏漓玉的哥哥可是跟他母親一樣,走的從文的路子。
繼承爵位後,也隻會隨母走文臣路。
而魏家在軍事方麵的人脈助力,就要看殿下會不會讓魏漓玉去接手。
如果殿下讓魏漓玉接手了,那魏漓玉背後站著的勢力,就文武齊全了。
元熠也是武將世家出身,擎蒼侯也是手握兵權的。
魏漓玉和元熠關係又比較好,若是魏家和元家結盟,那花家就落了單。
按照政治手段,平衡之道,殿下應當再選擇一到兩名武將世家出身,能與這三家齊平的勢力家族的公子,做側君。
同時,再選兩到三位文臣世家出身的公子,入承天宮,位份不定。
這樣才能達到平衡……
風容與看著吃著白栩親手喂的點心的明笙,若有所思。
他不信殿下不懂這些。
可明明知道怎麼做,最有利於她自身,殿下卻依舊沒有選擇這麼做。
到底是為什麼?
是單純嫌後院人太多了吵鬨,或是看不上那些人的外貌。
還是因為,殿下根本不需要用什麼平衡之術?
陛下不需要考慮這些,那是因為陛下是手握權柄,絕對掌控整個宸國權力,不受臣子裹挾的帝王。
那麼還如此年輕,對朝堂根本沒有絕對掌控之力的殿下呢?
想到這幾個月來,幾位皇女殿下鬨出來的大動靜。
想到那一座座開起來的工廠、報刊,利國利民的農業工具等……
風容與福至心靈,殿下似乎在乾一件大事!
在秘密下一盤,足以令全天下都震駭的棋局!
於是,風容與並沒有對明笙這樣的做法,多說什麼。
也沒有自以為是的出言提醒什麼。
因為殿下根本不需要他的多嘴,他自己看明白就好。
隻在殿下需要他說需要的話,做需要的事的時候,才去說,去做。
白栩忙著投喂,暫時沒有去琢磨和細想。
就算等後麵,他有時間細想和琢磨了,他也同樣不會去沒分寸的多嘴多舌,畫蛇添足。
他雖然年紀不大,對政治和朝堂方麵知道的消息和知識,沒有風容與那麼多。
但他足夠聰明,也能想到個大概。
可以說他的聰明才智和智慧謀略,就是縮小版的風容與。
隻是現在的他,輸在了閱曆和經驗上。
風容與可是風丞相一手培養出來的。
從小就接觸朝堂事,學習謀略計策,文韜武略各向發展。
還是那種實操式的學習,並非紙上談兵死讀書。
尤其是三年前,陛下給風丞相透了要讓風容與入承天宮的口風後。
風丞相就開始有意的,教導風容與為臣之道,治國之策,政治手段和謀略等。
跟他分析宸國的局勢,宸國朝堂的發展和關係網等等。
白栩目前輸的不止是年齡小,閱曆少,還輸在了他沒有係統的接觸和學習過這些方麵。
但以他現在的年紀和情況,能猜想到這麼多,已然可以證明他的智慧聰明。
花九錫也是個聰明人,隻是腦子裡的孔,沒這兩人那麼多,跟蓮藕似的。
花九錫隱約能想到殿下的後宮,需要平衡。
隻選這麼點人,甚至好幾個手握大權的重臣之子,殿下都沒有選。
似乎有點不太對。
但花九錫拒絕去深想。
他可不想自己的腦子成為馬蜂窩。
比起去動腦子想這些政治權謀,他更願意去相信自己所愛之人的能力和本事。
去相信殿下這麼做,自有其道理,和應對後續的手段和方法。
他唯一要做的,就是確保花家的兵權和勢力永存,能永遠忠心的站在殿下這邊,成為殿下手中最鋒利的刀。
做到殿下指哪,他和整個花家就能打哪,為殿下衝鋒陷陣,斬殺消滅所有敵人。
李錦塵卻與三人有著不同見解。
他見風容與陪伴在明笙身側,時不時的為明笙倒冰飲,剝水果。
白栩不說話,忙著伺候明笙吃東西就算了,怎麼連風容與也什麼話都不說?
殿下這次的選婚結果,實在是有些得罪人……
“殿下,為何隻選三人?長行公府謝華衣公子,北望侯府北嶸公子,安武侯府唐烈公子,清風侯府項星宇公子,還有兵部尚書府的洪池修公子,都是很好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