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挽起袖子,就聽許攸說:“據我所知,荊南有意推立長沙劉氏為王,立長沙國。”
劉備見裴潛、婁圭毫無反應,就詫異模樣:“哦?竟有此事?”
“不敢有瞞使君,彼輩遣使拜訪,立長沙國以保境安民,立國之時,長沙王諸子將入關中為質。”
許攸說著笑了笑:“龐士元銳意進取鋒芒逼人,荊南之眾雖喜伏波將軍寬厚,但更厭他缺乏主張。正所謂降小不若降大,故彼輩生出自立想法。”
劉備端酒示意,許攸也端酒享受劉備的敬酒,兩人對飲一杯。
隨後,劉備才開口:“這麼說我今年進兵中原時,荊州援兵寡少?”
許攸點頭:“敢問使君,劉景升父子答應多少援兵?”
“援軍三萬,其中一萬人由文聘統率,隨我深入追擊敵寇。餘下兩萬分布荊豫馳道各城,以護衛糧道。”
劉備說著輕歎一口氣:“夏侯難以勸說,若無甘興霸牽製,我軍實難全力出擊。”
北邊夏侯太過於頑強,牢牢釘在河洛之地,擋住了關中對外的輻射,也威脅宛口的補給線。
許攸聽了不覺得意外,有傅巽待在劉琦身邊,荊州的情報不存在多少隱秘。
許攸略思索,就說:“劉使君要做最壞的打算,這回劉景升父子至多能增援借調五千兵馬,少的話或許隻有三千。”
如果荊南真的擁立長沙劉氏稱王,劉表父子哪裡還有餘力增援借調三千士兵?
劉備臉色難看:“這麼說,大司馬認同長沙立國?”
“暫時不知,至今未見大司馬回複。”
許攸臉上始終沒有情緒變化:“對於長沙劉氏立國一事,還請劉使君易地而處,站在我家大司馬這裡想一想,這種送上門的好事,又有什麼可拒絕的呢?”
劉備默然,現在對方不再稱呼他為玄德公,開口閉口就是劉使君。
許攸又說:“大司馬在荊州時曾討論過荊州人口充實之優勢,僅僅是南鄉一郡八縣之地,難以撼動荊人驕橫誌氣。若是荊南立國,自此荊州南北三分,大司馬自此無憂。這其實對荊州廣大的黎民百姓來說,也是一樁好事。”
劉備沒有辯駁,因為這在客觀上來說,對關中,對荊州百姓來說都是好事,倒黴吃虧的隻是劉表父子與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