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各處吏民為過冬而忙碌。
臨近九月,各處原野、田壟雜草已經長成型。
軍民收割成片的雜草、這些草高能有四五尺,雨水充沛的地方能長到六七尺。
收割後晾曬,曬乾後打捆背回裡社、隊裡;要麼就在曠野處設立草場,專門儲放這類草料。
草捆與草捆是不一樣的,秋後采收的草捆普遍枯黃……但即便這樣的草,也是纖維,混雜了草籽,冬季也是能勉強喂食獸群的。
無法消化吸收,也能拿來當燃料、肥料。
劉備、周瑜在武關道上因山洪阻路,反而行程相合,結伴而行。
兩人來到甘泉山道時,就見山道兩側遠近設立了一座座草場,這些草場沒有牆壘,由一捆捆草堆積成壘。
許多軍民正背負、運輸一捆捆曬乾的草,割掉老草後的山野又有一層新綠滋生。
孩童、半大少年結伴放牧牛羊,馬群則在草料更好的深處山野放牧。
劉備坐在車上觀察遠近軍民,每處人群裡都有二十幾名左右的奴隸。
奴隸很好辨認,集中使用,做最為辛苦的工作,有兩三個武裝騎士監工。
見如此警惕,劉備就清楚這些奴隸是新來的,還沒有磨合純熟。
奴隸經過兩三年後,普遍會適應現在新的生活,表現好的也會安排輕體力工作,也有可能成為頭目,獲取一定地位,甚至安排妻子。
時間長了,就不需要安排專門的武裝軍士進行監工。
幾乎就是一眼,劉備就斷定這批奴隸是從河西、朔方俘獲的奴隸。
劉備在觀察,周瑜也在觀察。
周瑜觀察重點是山野各處適合開墾的坡地,見許多坡地呈現山田模樣,但沒有開墾耕種的跡象。
就知道關中依舊沒能恢複荒廢的山田,那麼平原地區也沒有開發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