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穀關中,秋雨清冷。
曹操登高遠眺,一身蓑衣,左右十幾名吏士或披戴蓑衣,或者就是羊皮長襖。
可見遠處四五裡外山穀中有一座小戍堡,雨水中炊煙彌漫,看不清楚具體。
曹操駐望觀察,就問此前負責偵查的曹真:“子丹,此處隻有二百人?”
“是,隻有二百一十餘人,其中甲兵一百五十餘人,騎士有三十餘,餘皆步甲。餘下是奴隸,專司土壘營造之事。每十日會有百人運輸隊抵達,再有三日便是新一輪糧秣補給。”
曹真講述自己這段時間的偵查,經過反複談判,曹操無奈放棄兗豫二州率部入屯雒陽。
前後四萬軍隊抵達雒陽開始恢複雒陽、周圍各縣,另有兩萬多人駐屯在東郡、沛國,主持後續的糧食、人口遷徙。
哪怕臨近入冬,曹操這裡也必須遷徙人口。
遷入河洛之地,才是他的人口,才是有意義的人口。
如果將人口留在原籍,這些人口要麼被大姓豪強兼並,要麼淪為流民盜匪,再要麼會受州郡掌控。
這些留在原籍的人口,對他沒有一點好處。
還有就是,儘可能的將人口聚集到河洛,才能穩定軍隊的情緒。
不管軍隊吏士思念家人,還是重新分配,必須要讓軍隊有個家眷,有個牽掛才行。
否則家眷遠在關東,又無法安排新妻子;那麼稍稍有一些軍事調動,那串連後的軍隊出營、脫離監管後,極有可能反叛、成群逃亡。
隻有遷徙足夠多,最好將全部人口遷徙到河洛之地,才能保證軍隊的家眷、未來家眷也在河洛,自然也就穩住了軍隊。
有軍隊支持,他才是大漢征西將軍。
沒有軍隊,尋常守關的關津、塞障尉就能辦了他。
而以曹軍現在的士氣,想要維持正常的事情,那一定要保證軍隊擁有足夠的規模!
當規模足夠時,才能維持基本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