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雙方控製區域盜匪清剿以及商路的開通,使得沮鵠這次出使關中比以往快了兩天。
本以為這次能直接在甘泉再見到黑熊。
按著常理、人情推論,接連曆經大戰,又收得蜀中,關中正好能沉心發展之際,黑熊應該靜靜待在甘泉才對。
哪怕是奉行黃老治國之道,黑熊也應該在這樣的時節裡待在甘泉,放任各處恣意、順慣性發展。
不做乾擾,不做收割,才是最快的休養、恢複辦法。
故而沮鵠過龍門後就想直撲甘泉而去,他現在對長安城裡那幫所謂名士、大儒、數千士人已經失去了興趣。
與那些人任何的交談,都是一種浪費時間且無意義的事情。
車隊緩緩而行,沮鵠穿戴便裝頭戴小冠正單腿坐在車轅,另一條腿垂在邊上,隨著馬車前進而輕輕擺動。
看著路邊延綿到儘頭的田野,相隔七八裡就一座兵社、裡社。
關中傳統的裡社村莊將百戶所下轄的生產隊、寨堡稱之為兵社,或工社以及農社。
某些集中養殖牛羊的被稱之為牛社、羊社,以及麻社、桑社之類,基本上聽俗稱就能知道該處的主要職能。
不管各社還是傳統裡社,社區本就向著堡壘改造,而堡壘外圍還會根據山川、道路走勢規劃、板築一道外圍的土牆。
這土牆內外,多種植桑林。
相隔遙遠,沮鵠也能一眼認出葉片寬大的桑林;除了帶狀的桑林,還有同樣帶狀栽植的其他樹苗、小林。
有的是楊柳榆樹,也有各類果樹,隻是目前樹苗纖細、單薄,看不出種類。
一片片樹林形成了盎然綠意,這讓沮鵠心神蔚然之餘,更感憂慮。
一路上途徑各處休息,通過簡單的交談,他已經察覺各處的社,哪怕是傳統的裡社,也在朝著河北特色的莊園改進。
有的工社,甚至就在堡壘牆壁上樹立木板,上麵書寫字跡,內容顯然就是《四時月令》的增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