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是必然,而當務之急是其他魔族成員在人世的狀況。”
飛書請來修者共商未來對策過後的一步禪空話鋒一轉,將議題引到遺留人世的魔兵身上。
相較極有可能卷土重來的千古一魔,反倒是眼下的芸芸眾生更為使人悲憐,前者尚且隻能被動等待,後者或有度化拯救之可能。
同樣曾為佛門僧眾的俏如來坦言道:“並不樂觀。”
“尚同會的方針未曾改變嗎?”一步禪空微微闔目。
“協議在前,師叔不可能突然改變方針引來群眾反彈。自帝鬼侵略至戮世摩羅統轄為止,人世積怨已深。現今魔世既封閉,成為弱勢的餘下魔族即將遭到屠戮。”
“唉,雖是因果報償,但因果在前,觀者如何不慟,阿彌陀佛。”
菩提尊低喧一聲佛號。
“弟子雖有心乾涉,一時也無從下手,甚至……”語意未儘複又止住,這是屬於史家人的悲哀。
“魔禍既平,餘下後續天門不會袖手旁觀。”大慈悲者自然不願世人沉淪罪海,“所有的流亡者,皆是苦難眾生,包括戮世摩羅。”
“菩提尊。”
聽到這裡,俏如來深深注目麵前僧者,僧者千言萬語儘皆付諸在了然且溫和的回望目光當中。
“弟子在此,謝過天門。”
躬身一拜伴隨倏變的自稱,表明作為一名兄長對恩人最大的感激。
“今日請你前來,是為了確認一些事情。”
一步禪空示意修者自去。
“既已確認完畢,我們便不再強留,你有你的責任。”
“弟子明白,在此告辭。”俏如來單掌豎胸一禮道彆。
“阿彌陀佛。”佛號聊做送彆過後,目送俏如來離去的法濤無赦岔過話題,“難得看你如此積極。”這是在對身畔同修講話。
“對人世來說,戮世摩羅作惡多端,理應當死。”
瞞者瞞不識,菩提尊遂選擇直言。
“但佛門慈悲為懷,加上俏如來與史豔文的功績,無論怎樣都應該儘量將他救回,同時導回善途。就如同當年獨眼龍受聖者感化,戮世摩羅同樣能做到。”
特意提起仁刀為例,這是意有所指——“央掘魔羅的故事,是嗎?”金剛尊問。
“倒不如說,這是史家人共同的課題。”
“苦了俏如來了。”
“苦不過眾生苦。”
“這是第幾次提起這句話了。”
第一次提起是在攜滿身風塵的俏如來將魔禍警訊帶入佛國的時分,通身佛緣的修者借以回應菩提尊“執著是苦”的禪機。
對此深有感觸的一步禪空現如今道:“未來還有很多機會,不隻是要說、要聽,更要實行。”
法濤無赦:“你在思考什麼?”
菩提尊:“天下無佛,天下無魔,佛魔無彆,共處天下。”
“難。”金剛尊輕聲開口,簡單一字道儘萬般險阻。
“難(nàn)在人世,不在天門。”變調的同字發音象征心劫禍殃荼毒芸眾,一步禪空語意堅定。
“讓達摩金光塔收容魔族。”
“侵略者絕非無辜。”
外貌不怒自威仿若臨凡金剛,治理天門嚴謹有度的法濤無赦直白表示。
“此舉將引包庇之嫌。”
“達摩金光塔就是一座最堅固的牢籠。”是普渡而非包庇。
“囚禁魔眾,再行感化,這是你的打算?”
“這是他們該承之罰,也是他們的機會。”
“冒險的決定。”
金剛尊聽來並不讚同。
佛門聖頂周遭雲海翻騰,一線金光自雲深不知處透出,恰恰分開相知相輔而又和而不同的雙尊。
“魔族已不存威脅。”
“威脅本不在魔族。”
“你是最了解我的人。”
態度相左,一步禪空放低身段,伴隨轉弱聲調再打感情牌。
法濤無赦意誌毫不動搖。
“但天門各脈,甚至佛國各門,不需要了解你。”
不必理解僧者初衷,佛國內名山寶刹遍布,雖說法門兼容並蓄,但也意味著不同的法門對所謂的慈悲行徑有不同的態度。
“達摩金光塔未現世之前,你常說佛國不能作壁上觀。”昔日與今日,彼時一心維護佛國清靜的菩提尊反倒成了執意步入紅塵之人。
“你變了。”
“你也是。”
“但有一點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