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速度越寫越快,沒一會,一塊黑板就寫滿了。
可是,證明過程還遠未寫完。
“快!再搬幾塊新的黑板!”
換了新的黑板上,兩人繼續寫。
繁瑣複雜的證明過程,越寫越多,黑板換了一塊又一塊。
幾小時後。
兩人寫完了全部的證明過程。
陶哲軒寫滿了十四塊黑板,而韋神寫了十三塊。
從這個角度來看,韋神的證明過程要更簡潔一些,不過這之間差距微乎其微。
陶哲軒也幾乎將證明過程簡化到近乎完美,隻是韋神的一些計算細節處理得更好。
在場的所有數學家們,全都沉浸在這新鮮出爐的證明過程。
會場之上,驚歎聲不絕於縷:
“妙啊!這一步還能這麼證明?!”
“我的上帝啊!這是人能想到的證明思路?”
“太厲害了!怎麼會有這麼聰明的人!”
“我已經徹底折服了!請收下我的膝蓋!”
一眾數學家們全都給跪了!
困擾了世界數學界兩百多年的哥德巴赫猜想,難道真的證明出來了!
而且還是兩個人!
這兩個人沒有相互交流,卻想到了同一種證明辦法,用了同一個證明思路。
這堪稱數學史上的一個奇跡!
“各位我們快開始驗算工作吧!我已經迫不及待了!”
“希望這證明過程是正確的,這樣我們的數學研究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我有預感,這證明過程很有可能是對的。”
寫滿十幾塊黑板的證明過程,想要效驗是一個繁瑣的過程。
數學家們分工明確,每一個小組驗證一部分證明過程。
曆時六個小時後。
最後的驗算結果終於出來了!
“成立!”
“成立!”
“正確!”
現場的數學家們激動不已。
真的證明出來了!
這個困擾數學界兩百多年的難題,被證明出來了!
“陶,你太厲害了!”
“韋,你也很了不起。”
陶哲軒跟韋冬逸,兩人受到了在場的數學家們一致推崇。
數學界,不分資曆,達者為先。
誰能破解世界數學難題,誰的學術成就更高,就自然而然的能受到彆人的尊重。
但是,一個擺在所有國際數聯評委們麵前的難題出現了。
今年的菲爾茲獎,該頒給誰?
是頒給陶哲軒,還是韋冬逸。
由於兩人並不是合力證明的,而是獨立完成了證明過程。
所以,今年菲爾茲獎頒發給其中一個人。
菲爾茲獎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其授予條件極為苛刻。
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這樣的數學貢獻,無論放在任何一屆世界數學家大會,都能拿下菲爾茲獎。
但今年......
居然出了兩個怪物,都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並且,還用的同一種證明方法。
這就非常離譜了!
所以這屆的菲爾茲獎,到底該頒發給誰?
國際數聯的評委們,陷入了沉思。
最終,一位數學家聯合會的委員提了一個提議。
“這才第一天,不著急頒獎。先看看後麵幾天,兩人在數學家大會上還有什麼突破性貢獻,再來決定菲爾茲獎的歸屬。”
這個提議得到了其他數聯評委們的認可。
眾人心中有一種預感。
這屆的世界數學家大會,將會是最不平凡的一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