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二下令道“去,跟那邊的輔兵去報道!彆想著逃跑,我盯著呢!”
那降兵忙不迭的答應“是是是,大人您大人有大量,饒小的一命,小的怎麼還敢逃。”
趙二罵道“少他喵的廢話,快滾!”
於是,趙二初次嘗試殺人的機會,就這麼失敗了。
“唉,還是我內心太過仁慈,不忍殺生……嗯,對,就是這麼回事!”
趙二終究還是給自己找了個借口。
再說那張寶,他一路潰逃,最終逃入了陽城。
這陽城是一座縣城,隸屬河南郡,之前曾被黃巾軍攻破過,後來朝廷也一直沒來的及收複。這才給了張寶他們一個容身之處。雖然隻是縣城,但畢竟也是一座城,不是那麼容易攻克的。
朱儁跟劉備等人商議了一下,決定先把城圍上,同時派人去詢問下皇甫嵩那邊的近況。
自古以來,攻城就不是什麼簡單的事,這個劉備也清楚,他讀過孫子兵法,對於“攻城為下”這句話篤信至深。當初盧植攻廣宗時,就對峙了許久,隻能等待對方缺糧主動出擊。熟讀各類兵法、實戰經驗豐富的盧植尚且如此,更彆提彆人了。
但是不攻城又不行,畢竟敵人就在城裡,不可能自己出來。你又不能不去打他。
劉備軍對此更是沒轍。趙二為他訓練的軍隊既沒有受過攻城訓練,也沒有任何攻城經驗。《練兵實紀》的內容也是以如何訓練士卒為主。並不講如何行軍打仗。而劉備讀過的《孫子兵法》、《孫臏兵法》中,對攻城方麵也隻是很寬泛地提了兩句,根本沒法應用在實戰中。
好在朱儁懂。
當劉備向朱儁提出,自己的部隊完全沒有攻城經驗時,朱儁便熱心地向他講解起來。
一般來說,要想攻城,首先要打造攻城器械。攻城器械即雲梯、衝車、投石機之類的。這些東西通常都是在準備攻城時臨時打製。因為這些玩意太過笨重,從後方運輸不便。好在古代森林覆蓋率很高,一般城池附近都有林木可以取用。
而根據使用攻城器械的不同,攻城的方法也不同。
最簡單也是最常用的攻城器械,就是雲梯。雲梯就是一個用木頭打造的梯子,隻不過比普通梯子要長的多,號稱高聳入雲,故名雲梯。而雲梯根據製作複雜程度,又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一個足夠長的普通木梯,沒有其他附加件,基本上誰都會做。高度與城牆高度持平。攻城時直接命士兵將梯子搬到城下,然後順著梯子爬上去。第二種則是在第一種雲梯的下麵安裝兩個或四個輪子,形成一個雲梯車。這個雲梯車的好處有兩個,一個是可以更快到達城牆底下,減少蒙受城上箭雨的時間,從而減少損失。另一個是雲梯車相比普通雲梯更不容易被掀翻。第三種則是在此基礎上,在雲梯上端安裝一種特殊的金屬鉤爪。這個金屬鉤爪可以搭在城牆邊緣,並死死扣住。守城士兵很難把這種梯子掀下去,隻能選擇損毀雲梯。
一般與雲梯同時用的攻城器械是衝車。衝車根據製作難度也分兩種。第一種是將一個又大又粗的木頭樁子橫放,然後下麵裝上輪子。當然,不裝輪子也行,但那就不叫衝車了,叫撞木,不過功能一樣。使用時士兵推著車到城門底下,然後用車直接撞城門。第二種則是在此基礎上,在上麵搭一個防護的篷子。通常是搭上幾層牛皮,或者乾脆弄個木質穹頂。用來防禦從上方射來的箭雨。士兵躲在棚子下,就可以不受傷害。
還有一種攻城器械是投石車。這是一種遠程攻擊器械,是利用杠杆原理將石頭拋射出去的木頭車子。他的主要作用是用來砸毀一些簡陋的城牆或者木頭柵欄,對付石質城牆基本沒什麼效果。投石車的射程極遠,威力也極大,它唯一的缺點就是命中率極差。所以也導致了它隻能用來攻擊龐大而不會移動的目標,即城牆。
順便說下,投石車除了可以投石頭外,還可以用來投擲汙染物,比如死屍。將帶有瘟疫的死屍拋入城中,可以造成城內瘟疫流行,死傷無數,危害極大。但是這種方法一般極少有人使用,其弊端有二一是城內百姓也會因此遭殃,即使用此法攻下城池,也隻能得到一座空城,而且相當長時間內無法住人。二是用這種方法,一個不慎極易造成自己方軍隊也感染上瘟疫,畢竟古代衛生條件和醫療技術都很差,誰也不能保證瘟疫隻會危害到敵人。
後世蒙古人西征時,就常用這種戰術。
最後一種攻城器械是井欄,它算是由雲梯車發展而來的一種攻城器械。是用木頭搭成一座與城牆差不多高的樓車,士兵們爬進樓裡躲避箭雨,再由底下士兵將車推到城牆附近,樓頂部的士兵就可以用弓箭射擊,或者踩著上麵的木板登進城頭與敵人近戰。
以上各種攻城器械,凡是帶輪子的,在使用前,都需要士兵先冒著箭雨將城牆前的土地整平。因為有經驗的守城者都會事先在城外地上製造一些壕溝、木樁之類的,阻礙攻城器械靠近。當初在幽州,劉焉就這麼乾過。
不過所幸的是張寶這個軍盲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守城時並沒有在城外土地上動任何手腳。使得攻城變得容易了許多。
雖然朱儁跟劉備講解了攻城知識。但劉備還是對攻城十分不樂觀。
畢竟即使對方再怎麼軍盲,軍隊戰鬥力再怎麼弱,士氣再低。在守城時,還是可以依靠城防對攻城方造成大量損失。孫子兵法有雲“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強攻從來都是一樁虧本買賣。野戰可以靠戰術、訓練和裝備造成以少打多,而損失很小的局麵。攻城就決計做不到了,自己手下戰兵就三千,可不能都折在這裡。
但躲是沒用的,雖然朱儁大度的表示攻城時可以自己本部先上,等實在攻不下再讓劉備上。但是以後總是要麵對攻城的,自己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所以劉備提出攻城的前幾天先讓朱儁所部上,自己軍隊在旁邊觀摩學習。等學會了再由自己上。畢竟對於朱儁來說,劉備的鐵甲軍在攻城時還是很占優勢的。
一段時間後,派出打探消息的人回來,報告了最近一段時間外界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