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在於陵縣當縣尉的日子還是不錯的,比起在管縣,這裡更自由得多。
關羽、張飛他倆在幫著趙二訓練了一段時間的軍隊後,就回管縣了。趙二又不打算另立山頭,自然不會強留他們。
清理鄉間匪寇的工作,趙二交給了趙正等高級軍官來做。這幾個人能力不俗,雖然跟那些曆史名將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但經曆過黃巾之亂的他們作戰經驗豐富,對付一些山賊匪寇之流還是沒有問題的,正好鍛煉下他們獨自帶兵的能力。
趙二從管縣帶來了五百戰兵,後又在於陵縣招募了五百戰兵和數千輔兵,現在其軍事力量已經與管縣時持平了。
隨著兵數的增多,趙二便開始在鄉間也組織起巡邏隊,這些由輔兵組成的巡邏隊,與鄉民自發組織的巡邏隊一起,織成了一張密布全縣的大網,隻要有人進入了於陵境內,就難以從這張大網中逃脫出來。
管仲也在本地建立了分號。這個管仲本身就是一個很有商業才能的人,隻是受限於沒有官方力量支持,所以才隻能屈居於管縣之內,無法對外擴張。
要知道在這個年代,商業環境可算不上太好。商人地位低下,個人財產得不到保障。一個商人要想發展壯大,可謂是三分靠能力,七分靠官府。官麵上的人可以輕易扶起一個商行,也可以隨手滅掉一個商會。
管仲在管縣時最大的後台,也不過是管全這個縣吏,而且兩人的交情也不算很深。如果沒有後台支持,他想去彆的縣建個分號,其結果隻會是分分鐘被當地的地頭蛇給砸了鋪子。
現在依靠趙二的支持,他迅速在本地站穩了腳跟。至於發展壯大,還需要時間。而趙二私人投資給管仲的錢財,也越來越多。
於陵縣原本是有一位縣令的,他因為尚還算敬業,故而之前沒有被曹操裁撤掉。但他畢竟也是個想升遷的人,在於陵縣已經當了很久的縣令了,按理早該被調往彆處高就了,單純是因為沒人接任,才滯留至今。在騷擾了曹操好久後,曹操告訴他,等趙二一接任,你就可以走了。
於是乎,現在於陵縣隻有趙二一個縣官在了。趙二看到縣令的宅院空著,於是索性把縣令宅院也一起占了。這樣一來,便可以安置更多的侍女。
院內人數的增多,令蘭兒更加滿足了。想她以前在曹府,雖然衣食優越,但畢竟隻是府內眾多侍女中的一員,手下沒有可管束的人,上頭管自己的人倒是不少。現在在趙二這裡,隻有她管彆人的份,再沒有人來管她了(趙二對她向來沒什麼約束)。
現在蘭兒才開始覺得,跟了趙二也挺好的,心中也不再抱怨什麼。
縣內吏員方麵,趙二從本地士族中選出了一些年輕人來擔任。
對於士族階層,趙二從來都是抱著合作、利用的心態來與他們接觸的。在趙二看來,士族這個中國幾千年來勢力最為龐大的階層,隻可利用,不可對抗。即使對抗,也隻宜分化打擊,不可開地圖炮,朝整個階層開刀,那是取死之道。
你可以看某一個士人不順眼,你可以殺掉幾個士人,可以滅了一個士人家族。但不能站起來宣稱你要打倒全部士人。
彆看現在朝廷上宦官們搞什麼“黨錮之禍”,好像士人們都遭了大禍似得。但那畢竟隻是在朝堂上鬨騰而已,地方上士族勢力可沒見半點衰減。
而與士族合作,其利益也是十分明顯的。在漢代,知識分子是被士族所壟斷的。你若需要一個識字的人才,那隻能從士族中尋找。你若打算自己開培訓班培養,那可就費了老鼻子勁了。之前趙二在軍隊中普及識字,結果就是這麼長時間了,也就高層軍官那點人能夠粗識一些常用字,底層士兵頂多能看看腰牌上的字罷了。
而士族為你人才的話,那就幾乎不需要任何成本和時間了,隻需要你縣尉大人一句話而已。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二世紀亦是如此。
而且如果你對他們舉薦的人不滿意的話,還隨時可以換。比如你看某個人跟你三觀不合,那你不用跟他說什麼,直接找他家長,用閒聊天的語氣,說“你們家老三不太適合這個崗位呀,要不換老四或者老二?”反正這些家族人口多,換誰都是代表他們家族效力,他們族長完全無所謂的!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一家子那麼多口人,總有一個是令你不那麼討厭的。
而選擇年輕人,則是因為看重這些年輕人思想尚未定型,可以接受自己的“改造”,變成自己喜歡的手下。
在縣內內務方麵,趙二倒是沒有太多改變的想法。主要是由於他自己對政務方麵也不懂。他穿越前就一宅男,學校學的知識剛一畢業就還給老師了。哪裡會像其他小說的穿越者那樣,上懂治國下會帶兵,會釀酒會建模,燒玻璃造火藥,抄詩歌背故事。這些趙二都不會,除了做網上搜的智商測驗能夠次次拿滿分外(作者我就是這樣啊,哈哈),基本上沒有任何比普通人強的地方。
不過縣務也不是完全不變,他會聽取那些年輕士子的建議,以那個年代的人的思路來進行一些不算
太超前的改革,比如在縣內搞個垃圾、糞便集中的場所,每天統一由鄉間的人拉出城外。
城內一些不方便如廁的地方搞個公廁,其實就是搭個草棚子,裡麵挖個坑。不需要花什麼錢。
縣內雇一些貧苦居民,與囚犯一起每天清掃路麵。
這些都是古代本來就有的措施,隻不過普及度不高而已。趙二采納了也不會引起驚訝,僅僅是得到一個勤政的美譽而已。
而士子們提出的一些當時沒有的措施,則會先在小範圍、短時間內試行,效果良好的情況下才會推廣。比如把縣衙旁一個廢棄小屋簡單清理下,建成一個書友舍,命各家族定期派人來此交換書籍,交流文學。後來士子們覺得這個活動不錯,紛紛自己出錢將房舍擴建、裝飾,還出一些奴仆、婢女進行維護打理。裡麵也由原先的單純書籍交流,在增添了茶水點心供應和歌舞表演後,逐漸形成了一個古代版的“娛樂會所”。
如此一來,除了勤政外,又多了一個廣納諫言的美名。
另外,由於縣裡沒有縣令,劉備也不在,所以審案子之類的事情也得趙二來乾。
趙二本來對此是很頭疼的,他既不是包青天,也不是狄仁傑,哪擅長這個啊?
好在縣裡的案子還真不多,這還是托了曹操的福。
曹操上任濟南相以來,各種秉公執法,嚴懲作惡豪強。那些豪門大戶們早就開始收斂了不少,而民間底層的那些遊手好閒之徒又早早地就被趙二關進了監獄。
這縣裡的治安倒真有些接近上古時期的“夜不閉戶”了。
就算偶有大戶人家忍不住犯了法,被趙二抓住了,那些大戶人家居然也不生氣,反而覺得趙二這個縣尉還不錯,因為他的處罰手段最高也不過就是在本縣服勞役而已。最關鍵的是趙二審案從來都講究證據,隻要證據不夠充分,就絕不輕易判刑(對遊俠兒們例外,因為在趙二看來,一個成年男子遊手好閒不事生產,本身就是一種罪)。這可比起那個動不動就定罪處死抄家的曹操強到不知哪裡去了!
所以縣裡的豪強們一時感激之下,居然還送了個“秉公執法”的牌匾過來。
反正名聲倒是越來越好了。
於是曹操又召見了他一次,這次曹操已經完全知道了趙二之前在管縣的所作所為。其他的他不太關心,他所關心的是軍隊問題
“雙飛啊,為兄聽聞你在縣內養了幾千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