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兩人又聊了會兒軍務,孫堅就走了。
之後幾天,軍隊都處於調動之中。畢竟十餘萬大軍,要按照趙二的計策分離成三部分,不是說弄就能弄的,這之中需要涉及很多方麵的問題
首先,駐軍地點需要進行考察,需要選定兩個距離較近,而又都適宜防守,並且可以在需要時能及時出擊的位置。
原先駐紮的地點顯然已經不再合格。因為能夠適宜十餘萬大軍駐紮的地點,不一定適宜一半人駐紮。
地點選定後,營地要重新修建,人員編製也需要改動。那些原本屬於各郡的騎兵們要被分離出來,重新編組,人與人之間也需要熟悉磨合……這些可都是大工程。
若是幾千人的小部隊,那倒簡單,不用半天就能弄完。
部隊成功調遣完畢後,張溫下令自己和袁滂分彆坐鎮左營和右營,兩營具體指揮者則為周慎和鮑鴻。至於那支最為關鍵的騎兵,雖然十分不情願,但還是交給了董卓指揮。
這也是沒辦法的安排。張溫、袁滂不善指揮,鮑鴻資格不夠,孫堅、陶謙、趙二他們隻是參軍指揮軍隊屬於越權。周慎雖然夠格,但是騎兵指揮能力又明顯不如董卓。
張溫是要顧全大局的,不能因為不喜歡董卓而壞了大事……萬一因為這個而打了敗仗,罪責首先就會落到他這個主帥身上!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敵人的部隊也到了。
趙二站在營寨的望樓上,看著遠方煙塵滾滾地敵人大軍,頗覺震撼。
畢竟敵人騎兵眾多,趙二之前可從來沒見過那麼多騎兵。
“嘖嘖,能分我點就好了!”趙二羨慕不已。不過也隻是想想而已,真給他了,他也養不起。
而敵人那邊也是故意炫耀,本來大隊伍都停了,還特意安排一部分騎兵在周圍跑來跑去,製造煙塵和聲勢。
按照慣例,正式開戰之前,雙方首領出來搭話。
敵軍那邊出來的自然是邊章和韓遂,這邊官軍則是張溫和袁滂。
趙二遠遠地觀察了下敵軍的兩位首領……
離得太遠,看不清楚。
沒辦法,趙二這等貪生怕死之輩,怎麼可能會離敵人太近,他不去縮在後勤隊伍裡就不錯了!
既然看不清,就算了。那邊章又不是名人,韓遂雖然在演義裡有這麼一號人物,但……也就是個小角色,看不看無所謂!
敵我兩邊的主帥都是有文化的人,所以戰前對罵也是文縐縐的。什麼“反國
逆賊”什麼“不識時務”,半文半白的,趙二都聽不大懂。
趙二感覺這種對罵毫無意義。若是小部隊之間交戰還好說,雙方加起來二十萬的部隊,其士氣又豈是首領間罵兩句話能影響到的?絕大多數士兵壓根都不知道他們說了什麼。
終於,雙方都罵痛快了之後,兩軍開打了。
雙方首領先行退入己方軍陣。而後在各自傳令兵的喊聲中,兩支大軍發生了這場戰爭的第一次碰撞。
“殺——”
“啊——”
砍殺聲、慘叫聲此起彼伏,在很短的時間內,雙方都瞬間產生了巨量的減員。
嘖嘖,真是壯觀!
不過壯觀歸壯觀,趙二來這可不是為了看戲的。他需要觀察戰場上的情況,來得出有用的訊息,從而製定接下來的方略。
然而他站在望樓上,看了一天打仗,感覺……也沒看出什麼花來。
隻得感歎,這種數萬級彆的大戰役,想在現場看出什麼實在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