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由於這次去青州是順風順水,所以速度特彆的快,幾天就到了雒陽。到了雒陽後,當然是要找孫堅聊天。而孫堅則勸趙二先去找他的上官——大將軍何進去報道,報道完了再聊。
於是趙二攜帶著大量的錢財,登上了大將軍府的台階。由於不差錢,給門子的錢也足,所以幾乎是立刻就見到了他的直屬上司何進。
何進的形象與趙二在電視劇裡看到的差不多,有點胖,一臉黑黑的大胡子。顯得很威猛,卻又缺少凶悍之氣。果然屠戶出身。
趙二當即下拜行禮道“下官彆部司馬趙二,拜見大將軍!”
青州刺史的官銜與何進沒什麼關係,所以不需要提。
“嗬嗬嗬,趙司馬請起!”給足了禮錢後,對趙二開始客氣的,不僅僅是門子與管家,還有何進這個主人。
因為是第一次見麵,兩人免不了一番客套。
這何進自從當了官後,開始附庸風雅,學會了點文人那套。但他本身畢竟沒啥文化,比不了那些從小接受正規教育熏陶的世家子弟們。故而難免多多少少帶著些下層人的那種粗俗,有點不倫不類。
偏偏趙二也是這個德行,他出身平民,向來沒什麼文化,當了官後,也跟士子們學了點風雅的玩意,卻又學得不怎麼樣。
物以類聚,趙二很得何進的喜歡,再加上禮物夠豐厚,所以他對趙二也特彆的熱情。
熱情的表現之一,就是何進主動邀請趙二一起玩投壺。
投壺是從先秦延續至清末的中國傳統禮儀和宴飲遊戲,投壺禮來源於射禮。由於庭院不夠寬闊,不足以張侯置鵠或者由於賓客眾多,不足以備弓比耦或者有的賓客的確不會射箭,故而以投壺代替彎弓,以樂嘉賓,以習禮儀。宋呂大臨在《禮記傳》中雲:“投壺,射之細也。燕飲有射以樂賓,以習容而講藝也。”
說白了,就是原本大家都拿射箭當遊戲的,後來文雅了,就改成簡化版了。
投壺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手持一根箭矢,拋入遠處的一個壺裡。誰拋中了,誰就贏了。
趙二從沒玩過這個,水平自然不如何進,而何進一看趙二這位“沙場宿將”居然不如自己,又完全不像是裝的,頓覺很高興。
兩人又吃了頓飯,也沒聊什麼具體的有內容的事。全程大部分時間,都是趙二在灌何進酒喝。
深得張飛真傳的他,在這方麵自然熟稔。把何進灌醉後,那何進居然開始與趙二以兄弟相稱了。
趙二看天色不早了,便告辭離開,而何進則在臨走時向趙二保證道“兄弟,你去了青州,要是哪個官員敢不服你,你就報老兄我名號,老兄替你撐腰!”
嘖嘖,這麼輕易就搭上這麼大個後台,不錯!
回去見了孫堅,除了跟他敘舊外,便是跟他解釋自己為什麼喜歡刺史這個職位多過太守。
當然,他才不會說什麼天下就要大亂的逆言。隻說現在朝廷對地方上的管製越來越鬆,而這刺史一職遲早會演變成有實權的要職,也就是州牧。
在漢朝曆史上,刺史一職的權力大小經常變動,小的時候跟尋常六百石官一樣。大的時候就成為一州之實際軍政長官,即為州牧。在東漢時期,越到後期,刺史權力越大。相信過不了多久,刺史一職就會徹底變為州牧了。
孫堅很驚訝趙二居然有如此見識,暗道佩服。不過想來人總是會成長的,這趙二就是,自從認識他以來,一次比一次厲害。
於是孫堅笑道“雙飛啊,這可真是士彆三日,當刮目相看呐!”
得,最初用來形容呂蒙的話,現在先用來形容趙二了。
趙二自是連連謙虛。
見完了孫堅,又看了看盧植老頭,送了他一件皮裘大衣。趙二知道盧植這人清廉,便謊稱是在扶風郡買的,說那邊靠近北地,買這玩意便宜。
盧植奇怪了,說“老夫是涿郡人,也靠近北地,那邊皮裘也不算太便宜啊?”
趙二腦筋一轉,解釋道“那不一樣,現在西北正在打仗,糧價上漲,這種奢侈品反而賣不出價來……盧老你就彆想太多啦,就是個保暖的衣服而已,你就收下吧!”
盧植一想,好像確實是這麼回事,便謝著收下了。
該見的都見了,這雒陽城便沒什麼可呆的了,趙二剛要啟程,忽然在驛館接到請柬,說鮑鴻有請。
鮑鴻?他不是在扶風郡麼,請我過去?回扶風麼?
一問之下才得知,當初趙二前腳剛離開扶風郡,鮑鴻後腳就接到朝廷旨意,升他入朝做官了。
可以說兩人幾乎是同時離開扶風郡的,隻是互相沒碰上而已。
到了鮑鴻的府裡,一看大門上方的牌匾……少府?
趙二不恥下問地詢問隨從道“少府是個啥官?”
鮑鴻的隨從當然不敢笑話他,老實向他介紹說,少府是九卿之一,掌山海地澤收入和皇室手工業製造,為皇帝的私府。
噢,就是替皇帝管私錢的啊……
真特喵的是個肥差!
朝廷的人是不是腦子壞掉了,讓鮑鴻這個大貪官來管皇帝的私錢?那還不把皇帝的錢都給貪光了!
不行,我得好好敲詐他一筆!
於是等趙二見了鮑鴻的麵,第一句話不是彆的,而是
“少廢話,拿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