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刺史部的事情忙完後,趙二便帶著劉備他們準備向東前往鄰接齊國的北海國。
不想眾人剛要出發的時候,北海國那邊卻主動派人來了。
來的是幾個自稱郡吏郡兵的家夥,其中一人還是個什麼司馬。不過他們剛來的時候都灰頭土臉的,跟流民一樣。要不是他們出示的證明身份的信物貨真價實,刺史部的人差點把他們當騙子轟出去。
趙二立刻在刺史府內召見了這幾人,問他們道“你們幾個因何來此,又為何弄得如此狼狽?”
為首一個吏員首先對趙二哭訴道“大人您可是新任的青州刺史?”
趙二點點頭“正是。”
吏員又問“可是那個據說打過很多仗,很厲害的那個趙貳趙刺史?”
趙二不悅道“是本官。你這廝哪那麼多廢話,趕緊回答本官問題!”
其他刺史部的人也紛紛訓斥他,說這人怎麼如此不懂禮節,不先回答刺史大人的問題,反而自己先問來問去的。
那個吏員嚇得連連跪下磕頭道“大人恕罪,小的該死,小的該死!”
張飛早就看不下去了,怒罵道“你這廝趕緊回話,彆扯那沒用的!”
這時吏員才開始回答趙二的問題“是是,小人本是原北海國相手下西部督郵,負責北海國西部諸縣的巡視。”
督郵?
督郵都該打死!
……好吧,不該職業歧視。
那督郵又指了指身旁另一人道“這位是北海國郡司馬,一路上均仰仗他的武勇才化險為夷。其他幾位則是他的親兵。”
噢,還有個軍官。
不過這個郡司馬雖然比督郵官大,但是明顯不善言辭,故而話都交由那個督郵來說。
介紹完幾人之後,那個督郵頭腦也冷靜下來了,開始詳細地向趙二敘述事情始末“大人可能有所不知。現如今北海國境內黃巾四起,已經有很多縣城被攻破了。去年,原北海相大人帶領郡兵去國東部平叛,不料賊人多勢眾,北海國擁有的少數郡兵根本無法抵擋,部隊迅速潰敗。眾人在向回逃跑之時,又遇到了另一股匪寇堵截。北海相大人害怕其他方向亦有賊寇堵路,故而想走水路,乘船向北出海繞行求援,不料北部出海口早已被一名叫管承的海賊所占據。在四處皆敵、無處可逃的情況下,北海相大人英勇戰死,隻有少數人成功逃回國都(郡治)劇縣。在下與國中諸吏商議之下,決定向原刺史張琰張大人求援,但是張大人說他也沒辦法,因為臨近的諸郡國都有黃巾肆虐,自顧不暇。他所能做的,隻能是向朝廷申報此事,請求朝廷發兵解決匪患。不過張大人也說了,朝廷正在西北用兵,短時間內可能來不了援兵了。讓我們先固守待援,撐到西北之亂平定後再說。”
北海國位於青州中部地區,北部有一出海口,它的國都在北海的最西邊,與齊國相鄰。
督
郵喘了口氣,繼續說道“就這樣等到了去年底,我們接到朝廷邸報說,朝廷新派遣一名刺史來青州,專門來處理青州的黃巾匪患。我們打聽了一下,據說新刺史趙大人,也就是您,打過很多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用兵如神,神機妙算……”
趙二連忙打斷他“少說那阿諛之詞,說正題!”
本想說少拍馬屁,但三國時還沒這詞,說了他也不懂。
督郵趕緊停住馬屁,繼續說道“是是!總之就是聽說您打仗很厲害,所以國中諸吏決定派人先行來青州刺史部,給您介紹情況。這個……兵法不是有雲,什麼知己、知彼什麼的。就是我們給您事先介紹下情況,這樣您好平亂。”
趙二才懶得給他補全什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直接問他道“那為什麼現在才來?從劇縣到臨淄可比本官從西北到這要近得多了吧!”
劇縣緊挨著齊國,臨淄在齊國的中心位置,而齊國麵積不大,從劇縣到臨淄的話,騎快馬一天都用不了就可以到了。
督郵又連連賠罪道“小人該死,小人該死!是這樣的,大人有所不知,本來這國都劇縣與齊國之間的道路是暢通的。但沒想到,正當我們準備派人去臨淄迎接您時,突然不知從哪冒出一股黃巾賊寇,大冬天的就過來討糧,不給就要攻城。國中府庫內倒是有糧食,但是我們覺得,如果隨便什麼人過來討糧就給,那青州的賊寇多了,我們根本養不起。而且劇縣畢竟是國都所在,城牆比其他地方更堅固些,一時半會也沒有失陷之虞,所以就沒給。但是前往齊國的通路就被阻斷了。為了給您傳遞消息,小人自告奮勇,願意前來給您送信,因為小人是西部督郵,經常巡視諸縣,對本地的地形也更熟悉些,知道一些偏僻小道。所以國中這位司馬大人便親自帶人護送小人,幾經輾轉,繞了不少路,也犧牲了一些郡兵,這才趕在今天到達臨淄,見到大人您!”
嗯……看樣子這幾個人也挺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