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趙二趕忙將其扶起,一把年紀了就彆行禮了。
進了太守府,趙二簡單跟他客套了一番,發現這人屬於那種剛直不阿型的,與盧植那種人類似。
嗯,看來沒什麼賄賂可拿了,可惜。
陸康問道“不知刺史大人前來樂安,所為何事?”
喲,還挺直接,那我就直接說了。
“陸太守,本官來此是為一件公事。你應該知道,朝廷任命本官為青州刺史,其目的就在於讓本官來解決青州一地,主要是北海國地區的匪患問題。現如今,北海國其他的大小匪寇基本已經平定,唯獨有一支匪寇,憑北海國一國之力無法平定,所以本官來此,就是請求陸太守來幫忙,希望陸太守不要推辭!”
陸康毫無猶豫地回答道“清剿賊寇,自是正事。刺史大人能在數月之內平定北海諸寇,實為朝廷之福。本官本就有協助刺史之責,自當義不容辭。不知刺史大人需要本官如何協助?”
對於趙二這個人,陸康也是很佩服的。他之前聽聞趙二在濟南擔任縣尉期間,以一個小小縣尉的權力,居然把整個濟南的匪寇都平定了。現在到任青州刺史,又僅靠北海國一郡之力,便平定了青州匪患重災區的北海諸寇。要知道這北海國的匪患可以算是整個青州最嚴重的地區,而最關鍵的是,北海國的郡兵剛在去年底被匪寇打散,一直就沒能恢複元氣。這趙二隻憑那點殘兵敗將,再加上新募之卒,就能收拾那些連自己也不敢保證能對付得了的北海諸寇,實在是令人欽佩。
而陸康之前的事跡,趙二也聽人說過這人是個正直的人,同時也很有能力,當年擔任高成縣(位於冀州渤海郡)令時,擊破、收服了當地很多匪寇,也算是個頗有武勳的人。
趙二見他答應得這麼痛快,很高興,便直說了他的目的“陸太守真是忠義!那本官就直說了,聽聞樂安郡擁有一支戰力不錯的水軍,本官為剿賊寇,特來相借,還望陸太守不要吝嗇!”
陸康沒有立即答應,想了想,問道“刺史大人尚未剿滅的那支賊寇,可是管承?”
趙二點點頭“正是此人。”
趙二見陸康猶豫,心想難道樂安郡的水軍也懼怕這股海寇麼?那樣的話倒是難辦了。
陸康原地走了兩步後,回道“這管承是東萊長廣人,常盤踞在北海淳於縣一帶,手下徒眾數千。除了北海外,樂安和東萊亦是其經常侵擾的地區。”
陸康突然盯著趙二道“趙刺史,此賊侵害我樂安百姓,害我樂安沿海居民不得安寧。本官早欲除之!怎奈此賊每次一遇到本官的船隊,便躲入北海,本官受朝廷法度所限不能跨境擊賊,故而一直未能剿滅此賊。趙刺史既是有心誅除此賊,本官懇請刺史大人準許我軍進入北海境內,本官想親自了結此賊!”
說著陸康向趙二深深行了一禮。
趙二連忙扶起了陸康,心想這老頭還真是積極。原本看他猶豫,還以為怕了,沒想到他是想親自去對付管承。
不過,要不要答應他呢?
他去了的話
,雖然會分走一些功勞,但我現在要功勞也沒啥用了。而且這老頭掌握水軍,應該對於水戰有些經驗吧?讓他帶領船隊,比起完全外行的我肯定強,而且還可以趁機學習一下。
嗯,那就答應他吧!不過……他一把年紀了……
趙二擔憂地問陸康“陸太守一片拳拳之心,很令本官佩服,隻是……陸太守今年有六十了吧?”
陸康一聽就明白趙二什麼意思了,勃然作色道“哼,趙大人可是嫌本官年老?本官雖年已六十,但身子骨尚還壯朗,古之廉頗,八九十尚能騎馬作戰,何況本官才六十!不是本官吹噓,尋常青年武官都不是本官對手!”
趙二明顯不信。陸康一看趙二不信,便點名道“大人若是不信,可派手下來試試本官身手!”
趙二看了看趙熊,趙熊立刻後退,縮了。趙熊不是怕打不過,而是怕一不小心把這老頭弄死了。
再看趙明、趙紳、趙觸、趙錘幾人,也跟著一個個的縮了。
真是不中用!
於是趙二隻好無奈道“好吧,本官答應陸太守就是,準許你跨境擊賊。”
陸康這才滿意地饒過他,開始準備同趙二商談出兵的細節問題。
趙二正要應對,卻忽然發現,陸康背後的屏風處,露出一個小腦袋……
陸康察覺有異,也順著趙二視線看過去,隨即怒斥道“議兒,不要搗亂,阿翁在處理正事!”
小腦袋隻得鑽出屏風,原來是個大約三四歲的小孩子,頭上梳著辮子,穿一身紅衣。隻見他施了一禮道“對不起,我這就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