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管承畢竟是海賊,不是內河水賊。海賊比水賊有個更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選擇出海,去彆的地區避風頭。
你北海不是要封鎖我麼?沒關係,我可以轉去樂安,或者東萊。這兩個地區那麼寬廣的海岸線,你封鎖得過來麼?
於是管承便帶著手下所有船隊,浩浩蕩蕩地出了海。
沒想到剛一出海,便遇到了樂安郡陸康的水軍……
這特麼的……是你們事先商量好的,還是單純因為我運氣不好?
這樂安郡陸康的水軍可並不好對付!
要知道這樂安郡原本水軍也很一般,雖然船不少,但操控它們的水軍是很墮落的,經常對沿海海賊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後來陸康一上任樂安太守,情況就不一樣了。
這陸康彆看年紀老了,治理地方上可算有一套。不僅陸上的陸軍被他整治一新,連水上的水師也被他弄得改頭換麵,雖然船還是那些船,但上麵的人可變得難纏不少。
自陸康一上任樂安太守,這些水師就如同一隻昏睡的貓咪,突然變成了饑餓的老虎,見到海寇就要咬一口。很快就把管承的勢力驅逐出了樂安。害得自己隻能偶爾過去打打秋風。
以前這陸康受朝廷規定限製,不允許跨境出兵,所以隻要自己的船
離開樂安海域,就會變得很安全。沒想到今天這陸老頭是吃了豹子膽,還是受了誰指使……
對,一定是這樣,那個青州新刺史,一定是他授了權,讓陸老頭能夠跨境擊賊。
手段真狠!
陸上封鎖我,我可以去彆處躲。但水麵上有水軍追殺,那可就逃無可逃了!自己能去的地方,對方也能去!
x的,這陸老頭是怎麼把時機把握得這麼巧的,之前自己手下可沒彙報樂安那邊有什麼風聲。不可能是事先埋伏。
那肯定就是事先約定好了日期!不然兩地相隔甚遠,不可能協同到這種地步。
完了完了,這可怎麼辦是好!
“渠帥,這陸老頭點子紮手,要不咱們去東萊?”有手下建議道。
黃巾之亂平定後,渠帥不值錢了,誰都可以自稱渠帥,李大目可以,他管承自然也可以。
東萊麼?那裡的水軍倒是不算強,而且那邊海岸線更廣。不過,既然那青州刺史邀請了樂安郡的水軍,那沒理由不去邀請東萊的。
然而萬事難說,或許那青州刺史就是沒通知東萊呢?
於是管承派了幾艘偵查小船去東萊那邊,自己則率大部隊往北方開去。
直接往北那就是奔幽州方向了,青州刺史能量再大,也無法調動幽州的官軍來對付自己,況且那邊現在正在鬨張純、張舉之亂,官軍才沒空搭理自己。
隻是有個問題在於,這時代的海軍可都是近海船隻,完全沒有遠洋的能力。
一般從青州走海路去幽州的話,有兩條航路一條是沿著海岸線向北,途徑冀州,而後到達幽州。這需要中途在冀州進行補給。最關鍵的是在這之前,還要經過樂安。
另一條航路是走蓬萊仙島(今廟島群島),從這條島鏈一路向北,可直抵遼東。走這條路線的話,需要經過東萊郡治的黃縣,東萊的唐太守或許不會鳥青州刺史的命令,但看到海寇從自己家門口經過,可不會坐視不理。
如果是那種海路專用的大海船,也可以不走這兩條路線,不用中途補給一路到達幽州。不過那種船也無法進入內河。
管承手裡顯然沒有這種大海船,他手裡的都是航海與內河通用的小船,稍大些的也隻是從官軍中繳獲的樓船……而樓船雖大,卻也同樣屬於通用船隻,無法直接到達幽州。
當然,如果運氣好,風平浪靜,也不是不可以。但海上的事,誰也說不準,真的是變天比翻書還快,比女人翻臉還快……
一切都隻能靠運氣,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但凡有一線生機,誰也不肯……
就在管承的船隊向北方行駛了一段時間後,手下來報,說剛才派去東萊的偵查船隻回來了,說東萊那邊沒有派水軍來剿,看起來很安全!
“哦?”
自己早先就聽說過,東萊郡的唐太守一直跟青州刺史部的人不對付,經常發生矛盾。雖然現在青州刺史換人了,但新刺史難免要受到刺史部的人所影響,而與唐太守有些間隙。
看起來這東萊的太守,不是很買新刺史的帳呢,嗬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