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陶謙這人,其實是很自傲的,而他也確實是有其自傲的資本。
很多人隻憑電視劇或者一些小說裡的印象,覺得他就是一個老邁昏聵的無能之輩。然而真實的陶謙並不簡單,就憑他能身居漢末幾大諸侯之一,家世並不顯赫的他卻能雄踞一州,就足以證明他的不簡單。
雖然後來他很快被曹操擊敗……但是,曹操是什麼人?輸給他很丟人嗎?
陶謙在年輕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表現。但這是可以理解的。那時候正值朝廷最為黑暗的時期,宦官、外戚交替爭權,明智之士紛紛隱居,漢朝境內又沒有什麼太過著名的戰事。故而陶謙縱使有才,也難有表現機會。
黃忠年輕時還默默無聞呢!隻能怪他們出生太早而已!
等到了185年,陶謙五十多歲時,他立功的機會終於來了,那時西北之亂剛剛爆發不久,朝廷征他為揚武都尉。命他親自領軍與西北叛軍交戰。
在這場戰爭中,陶謙表現優秀,輕鬆擊敗了叛軍。可惜他的主帥皇甫嵩光芒太盛,掩蓋了他的風采。
等到皇甫嵩被罷免,改為張溫統帥時,陶謙的身份卻又變成了無實權的參軍,雖然功勞少不了他的,但也注定讓他難以出名。那個“剿撫並用”之策,亦因為中途流產,而使得陶謙的光芒更加黯淡了。
現在好了,朝廷命他處理徐州匪患。現在的他既無上司搶功,又無其他因素掣肘,他可以放開手來表現了!
一到徐州,陶謙並不急於出兵,而是先做了詳細的調查。當他發現徐州諸匪寇中,有一部分是不得已投賊,是可以拉攏的對象時。陶謙便準備施行他當初在西北之戰中沒能完整使出的“剿撫並用”來。
他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決定任用亡命東海的泰山人臧霸及其同鄉孫觀等為將。而後依靠他們的力量,一戰便大破黃巾軍,剩下的黃巾軍也被迫逃出徐州境內。一部分黃巾北逃青州,然後一個不落地當了趙二的俘虜,另一部分黃巾則西奔兗州,潛伏下來,最後一部分去了豫州,在汝南集結起來。
黃巾破走後,陶謙上表拜臧霸、孫觀為騎都尉,令其屯琅玡郡治開陽,駐守徐州北麵。
而陶謙自己,則積極拉攏徐州當地世家,在徐州這塊地上,徹底站穩了腳跟。
趙二不由對陶謙豎起了大拇指,繼而想到
西北涼州的叛亂暫時被壓下去了,北方幽州的叛亂也平下去了,東方徐州的黃巾軍被陶謙擊破,匪寇被壓製下去了。青州的“匪亂”也被自己“平定”下去了。
一片大好呀!
對了,
在趙二看來,既然今年形勢一片大好,那麼按照常理來講,這大漢朝應該會因此而平定一段時間。那麼這樣一來,如果靈帝不死,那麼距離漢朝徹底崩壞,還得有不短的時間。
然而周圍一切的事實,都昭示著距離靈帝死不遠了,而他這一死,則使得漢朝好不容易出現的喘氣機會,徹底浪費掉了。
嗯……不能再拖了,必須得做好準備了!
“月兒,出來!”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宮裡的事,皇帝什麼時候死才是至關重要的。雖然趙二不清楚曆史記載漢靈帝死於什麼時候,但就目前大漢國內的這些大大小小的事,都告訴著趙二,現在已經離劉宏死亡時間很近了。
如果趙二不能第一時間知道靈帝的死訊,並作出相應調動,那麼就會耽誤許多重要的事情。
於是他找到月兒,也不廢話,直接詢問道“現在有個十分緊要的事。你們應該在雒陽那邊有人吧?對於宮裡的事,能夠打探到什麼程度?”
月兒一歪頭,答道“雒陽皇宮裡的事嗎?大人放心,我們在宮裡早有內應,打探些宮裡的一般情報還是沒問題的。”
月兒忽然一笑,調侃道“當然,如果大人要打探的是後宮的某些較為隱私之事,比如哪個宦官與哪個宮女私下結了對食,那就有些不太好打聽了。”
對食,就是宮廷裡的太監和宮女,因為深宮寂寞,而私下結成的“夫妻”,一起搭夥做飯生活,就像尋常夫妻一樣,隻不過沒有歡好之事罷了!
因為宮裡規矩嚴,這種情況肯定是不被允許的,故而太監宮女們往往隻能偷偷地來。也不一定非要一起吃飯睡覺,很多時候往往隻是見麵時暗送個秋波啥的,很難讓人發現。
當然,對食也並不一定都是完全隱秘的。有些較有權勢的太監,就可以不在乎這個,公然讓彆人知道自己跟誰搞了對食。比如曹操的乾爺爺,曹嵩的乾爹大長秋曹騰,就與一吳姓女子結為對食,而不避諱其他人。
趙二心說我關心這種破事乾嘛?
繼續問道“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