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這就是何進等人商量一夜,所指定的陽謀。堂堂正正,讓敵人無懈可擊,毫無還手之力。
原本如果他們選擇搞陰謀的話,手段無非是你暗殺我,我暗殺你而已。雙方軍隊都有對方的探子,誰想出手對付對方,都很容易被對方發覺,從而導致失敗。
但是用陽謀就不一樣了。
趁著先帝新死,朝中沒有主事之人,何進等人就可以借著給先帝辦理喪事,防止葬禮出現意外的名義,公然調集大軍進入皇宮,把皇宮控製起來。然後自己再在百官麵前,強行扶立劉辨即位。那些閹黨們隻會背後搞陰謀,哪裡能抵擋得了這個?
他們可不敢在滿朝文武百官麵前,在先帝的葬禮之上,公然搞什麼事情。
畢竟在身份上,他們隻是宦官,隻能呆在內廷,上不了朝堂的。十常侍們以往在內廷裡可以呼風喚雨,暗中掌握天下大權。但也隻能是暗中,無法浮出明麵。否則,一頂宦官乾政、蓄意謀反的大帽子扣上來,誰也救不了他們。要知道那前朝秦朝,其滅亡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趙高公然乾政!
何進他們公然在朝堂上做什麼,九常侍們就算事前知道了他們的打算,也是無可奈何的。
這就是陽謀的性質我就是讓你知道我要乾什麼,你也隻能被動受著!
而珠簾後麵的董太後,見此情景,氣得怒哼一聲,起身走了。
董太後沒想到底下人居然敢這麼乾,劉宏臨死前說冊立皇子協為帝的事,董太後也是知道的。現在他們居然敢擅自違背先皇的遺命,立那個屠戶出身的何皇後的兒子!
簡直放肆!
但是她也沒有辦法。畢竟她身居後宮,在外廷可沒有什麼權力。後宮乾政同樣也是大忌呢!
而何皇後,則得意地一笑,心說自己這位便宜哥哥真是乾得不錯!現在自己親兒子當了皇帝,朝中大臣又都是何進的黨羽,這天下已然落入了她何家手中,簡直是太好了!
至於死去的劉宏,根據群臣商議,定諡號為孝靈皇帝,史稱漢靈帝,葬於文陵。
中平七年,三月九日。
皇子劉辨即位,史稱少帝。改元光熹元年。
何進見大事已定,便趁機收編了蹇碩的西園軍。原西園軍的外殼還在,統領依舊是蹇碩。但內裡的士兵卻早已改歸何進調遣。京中其餘九常侍一黨的部隊,看到九常侍失勢,亦儘皆投順——就算再傻的人也能看出九常侍們藥丸了,他們可不想陪著那幾個太監一起掉腦袋!
在事後的慶功會結束時,袁紹再度提議誅殺宦官“中官結黨,今日可乘勢儘誅之。”
在袁紹看來,這何進就是太優柔寡斷。現在本來局勢已定,誅除宦黨易如反掌,還猶豫什麼?早滅了那幫太監早完事!省得日後留禍患。
袁紹為了不被曹操等人打擾,此時是單獨約見的何進,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了。
何進正猶豫時,忽然宮裡傳喚,說何太後要見何進。於是何進便順勢跟著進了後宮,袁紹則暗道可惜。
見了何皇後,兄妹二人互相慶祝了一番後,何進便趁機提起九常侍的事情。雖然何進並不想同他們刀兵相見,但事情畢竟得有個解決,至少要有個結果才行。
不能說你想殺我,沒成功,我就可以放過你們算了。
那可不行!
我可是大將軍,皇帝是我外甥!不是好欺負的!
何皇後聽完何進的話,覺得何進畢竟是外廷中人,思維方式與宮內不同。於是笑著對何進說“兄長,你不可輕信那些大臣。宮中之事我比你清楚!設計謀害你的,僅蹇碩一人而已!並不乾張讓他們的事。”
心裡想到,這後宮裡可不如你想象得那麼太平,裡麵刀光劍影不比你們宮外差!在後宮裡的“戰爭”中,也是要講兵法的,既要打擊敵人,也得拉攏朋友。那九常侍就是自己的朋友,自己怎麼可能自斷手腳,去對付他們?
何後的話出乎何進的意料,何進心說你是我妹妹,乾嘛要替外人開脫?他一時情急之下,起身湊近何後道“太後,你……你為何要偏袒張讓之輩?”
心說那幫混蛋可是想要我的命,這時候你還偏袒他們乾什麼?
何後見他離自己太近了,都能聞到對方的呼吸了。雖然是自己哥哥,但也太放肆了!於是麵色頓時轉冷,直呼他的職位,讓他認清楚身份;“大將軍!”
何進亦覺得有些不妥,又坐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