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於是廢立儀式正式開始。
董卓拔劍在手,對百官宣布道“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為宣讀。”
乃命尚書丁宮讀策曰“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永樂太後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戚,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皇帝為弘農王,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丁宮讀策完畢,董卓讓太傅袁隗將劉辯扶下皇座,解除玉璽印綬等代表皇帝身份的東西,轉交給劉協。命左右扶劉辨下殿,讓他麵向北方長跪,稱臣聽命。董卓又請陳留王登殿。
這時階下一大臣,憤怒高叫曰“賊臣董卓,敢為欺天之謀,吾當以頸血濺之!”揮手中象簡,直擊董卓。卓大怒,喝武士拿下乃尚書丁管也。卓命牽出斬之。管罵不絕口,至死神色不變。後人有詩歎之曰“董賊潛懷廢立圖,漢家宗社委丘墟。滿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群臣朝賀完畢後,董卓讓人扶著弘農王劉辨到永安宮閒住,同時封鎖宮門,禁止群臣擅入。可憐少帝三月份登基,不過半年多即被廢。而董卓所立的陳留王劉協,表字伯和,即是後來的漢獻帝,剛十歲而已。
遂改元初平。而董卓先拜為太尉,領前將軍,假節,封郿侯。後又改太尉為相國,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
這下董卓算是徹底掌握朝政了。
董卓覺得,既然天下都在我手裡了,那接下來隻要享受就好了!
不想李儒卻告訴他,要乾的事兒還多著呢!首先是勸他擢用名士,以收人望,
那董卓為了掌握朝政,也是為了填補後宮空缺,可是下獄了不少官。還有好些官壓根就是何進與十常侍鬥爭時空缺出來的,比如當初盧植、鄭泰牽頭的那一股辭官潮,到現在還沒填滿。
因為官位空缺,好些朝廷大事都停滯了,連邸報都沒人發給各地官員,有些地方官還以為今年劉辯登基後,國內什麼事都沒發生呢!
朝中的官位要填補,地方官同樣空缺了一大段。這就又是十常侍的鍋了,他們為了斂財,先借故沙汰了一大批官,想把空缺的官位標價賣了。然而他們開的價格又高得太離譜,多少石俸祿的官就要多少萬錢去買。
那趙二打黃巾時繳獲了那麼多金銀珠寶,愣是隻能買個縣官!
結果那些官位空缺隻實價賣出去很少一部分,又以超低優惠價賣了一半,比如當年崔烈隻花了買縣官的錢就買了三公。最後沒賣出去的官位就隻好空著了。
這些破事原先當然不用董卓去頭疼,當時對於董卓來說,大漢朝廷越爛才越好呢!
現在自己掌握了朝政,這爛攤子就得自己來填補了。
董卓本來想著,不就是封官嘛,自己親朋好友那麼多,挨個去封就好了!比如自己的小孫女董白,還沒成年呢,就被封為渭陽君。封自己的母親為池陽君。男性親屬更是被各種封官,什麼弟弟董旻之流。還有自己的部下,部下的親屬,親屬的親屬……
李儒忙勸止道,咱彆這樣,要是光去封自己親屬,不選用能臣,到時候出了什麼事,親屬們能辦得好麼?
還是得找點有本事的!
於是向董卓推薦了一批有用之才,比如原大將軍府官員何顒、鄭泰。以及在野的名士如荀爽、韓融、陳紀等人,還有就是之前說過的蔡邕。
這蔡邕也是,本來在江東隱居,待得好好的。結果可能因為時間長了,就放鬆了警惕,他在那邊的消息就一點點暴露了。本來他也沒太當回事,覺得暴露就暴露了,反正朝廷征辟我,我不去不就好了!
董卓聽說了這事,便命人去征辟他,蔡邕當然拒絕。隻是沒想到這董卓可不是個好說話的,當即大怒,派人對他說“如不來,當滅汝族。”
蔡邕這下害怕了,他雖然在江東隱居,但族人可都還在陳留呢!隻得應命而至。董卓見了他大喜,一個月時間升了他三次官,拜為侍中,甚見親厚。
趙二一聽蔡邕來了,高興得大喜,當即派了人去他府上提親。心說本官現在也算是堂堂州牧,地方上一等一的大官了,娶你個女兒總算門當戶對了吧?
沒想到派的人回來後,告訴他,說已經先一步有人向蔡邕提親了,是河東衛家。蔡邕已經答應了……
這特麼狗日的衛仲道!老子當年在雒陽就應該把你打死!
他喵的下手也太快了!是不是在蔡邕來的半道上就找過去提親了?簡直喪心病狂!
卑鄙!無恥!下流!肮臟!齷齪!惡心!
呸!
月兒從背後摟住趙二,問道“怎麼啦,生這麼大氣?”
趙二怒道“有人搶我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