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現在自己是州牧了,不再是以前那個隻有監察之權,而無管理之職的刺史了。那麼地方政權方麵,自己就得好好插手一番了!
跟自己有交情的東萊唐太守已經被調走到彆處任職了,所以自己在東萊為所欲為就不用顧忌什麼了。
還有平原國,那個跟自己沒什麼交情的前任國相陳紀,有個兒子叫陳群。本來看在他兒子的麵子上,對陳紀也沒太過分,當初隻是要了他的兵權。現在陳紀也調走了。平原國也沒什麼可擔憂的了。
跟自己曾經鬨過不愉快的齊國相更是早調走了。
至於其他的太守國相們,更是對自己沒啥恩情,自己想怎麼奪他們的權,都不必擔心什麼。
於是趙二任命了一大批當初支持他的世家子弟,去填充進各郡國的官府。那些世家子弟的能力如何,趙二一時沒空去考察,但他們是否對自己忠心,倒是完全可以放心。
因為與趙二商談官員任命的都是各家族的長輩,而真正去赴任的則是家族中的小輩。
這些小輩如果敢對自己不敬,或者作出什麼對趙二不利的事來,那趙二根本不需要跟他們說什麼。他可以直接找到他們家的長輩,讓他們換人!
至於家族集體背叛趙二……這個幾率很小,而且即使發生了,自己也不怕。自己的士兵和錢財都不是來源於他們。而他們家族裡的私兵部曲又明顯戰力遠不如自己。
一旦他們反叛,趙二的軍隊可以很輕易地消滅他們,而不會像其他諸侯那樣投鼠忌器。
要知道漢末很多諸侯,對於那些地方世家大族是十分依賴的,他們手裡的士兵和錢財,大多由世家們,裡麵包含大量名義上屬於諸侯,實際上仍歸世家命令的私兵部曲。諸侯們與任何一個世家翻臉,都會造成不小的損失,全然沒有趙二的灑脫。
最後是軍隊方麵的安排青州軍的步卒與水軍都已經發展成熟,不需要再多花心思。唯有即將組建的騎兵部隊,需要好好規劃一下。這就需要跟這些人商量下了
被丁原當成普通軍官送過來的高順,以及一大票主動投奔過來的並州軍官。
趙二便專門找高順談了談
“高軍侯,聽聞你對練兵一道頗有心得,而本官同樣如此,所以想同高軍侯探討一下!”
高順不敢托大,恭恭敬敬地下跪行了一禮道“卑職不敢!卑職早就聽聞大人曾經為朝廷訓練軍隊多年,聲名在外。而卑職隻是私底下有些見解而已,哪敢同大人相提並論!”
趙二將他扶起,安撫道“哎,你啊,談正事時就彆在意那些禮節了!本官很重視你,所以想聽聽你的想法,你就直說就是了!”
高順立刻感激道“多
謝大人器重!那卑職就直言了。”
接下來高順便談及了他對於並州現有軍隊的看法,以及他的意見。
首先是騎兵方麵,現在的並州軍,乃至整個大漢朝的騎兵部隊,都是以騎射為主,近身廝殺的衝擊騎兵為輔。
這在高順看來,是本末倒置的行為。因為在馬上不比在陸地上,人騎在馬上射箭是極為不便的,不僅顛簸,導致射擊精準度極差。而且因為在馬上不如站在地麵上好借力,所以馬上所用的騎弓,比起步卒使用的步弓來,無論是威力還是射程都差得極遠。
這也就導致了,騎射注定隻能作為輔助之用,難以作為主力。
很多後世的電腦遊戲,以及軍盲小說中,都把騎射吹得神乎其神,什麼騎射無敵,騎馬射箭,自己能攻擊敵人,敵人攻擊不到自己,自己可以放敵人風箏。隻要主角的部隊一玩騎射,敵人就毫無辦法。
那都是扯犢子的玩意!電腦遊戲就罷了,受遊戲引擎限製,沒辦法真正模擬現實中的戰鬥。那些軍盲作者寫的小說就完全在扯犢子了!
他們也不想想,北方遊牧民們最擅長騎射,漢人與遊牧民族爭戰了千餘年,會不知道怎麼對付騎射?
經過現代科學複原驗證後的結果,以及現如今蒙古遊牧民的親身測試,都是得出騎射手在馬上移動中射箭,其有效射程隻有三十米。而自小生長在馬背上,從小練習騎射的遊牧民族騎射手,也不過是能達到五十米而已。
而步弓手可以直接拋射二百米,隔老遠就把你射成刺蝟!
騎射手與步弓手正麵對射,是沒有勝算的。
還有放風箏,那就更扯了。你要是一對一,一個騎射手對付一個衝擊騎兵,那你的確可以玩放風箏。但是一群騎兵對付一群騎兵就不一樣了,騎兵的馬是有快有慢的,騎手的馬術也是有好有差的。如果雙方的騎兵都用最大速度跑,跑不了多久,前麵逃跑的騎兵就會有至少一半人,被後麵追的騎兵中跑得快的人追上。
到時候你還放什麼風箏呢?每次風箏先折損一半人?
好,就算你專門把你部隊中跑得最快的那一批人挑選出來(這樣就要淘汰掉至少80的騎兵了),單獨形成一軍,專門用來放風箏,可以。
但是你得不斷保佑戰場上的地形一片平坦,不會在風箏時遇到一條小河溝或者一片小樹林或者一個小土丘……哪怕隻是地形稍微崎嶇些,不是十分平整,都足以讓騎射手的移動速度大減。
在古代,除了城內或者官道上,其餘地方都是坑坑窪窪的,不要以為跟現代一樣四處都是平整的柏油路。
另外,騎弓的軟弱攻擊力,隻能用來欺負下無甲目標,麵對有甲的部隊,那點零星箭雨根本就是撓癢癢,隻有性格
暴躁的將領才會耐不住騷擾,然後發起追擊,被你風箏了。而暴躁的將領一旦穿齊了甲胄,就算被射上再多箭,除非運氣極差,被射中眼窩之類的無法防護的部位了,否則隻會帶著一身箭回來,身體卻沒有什麼傷。
有的人覺得騎兵披了甲,奔跑速度就會變慢。卻沒有想過,對於強壯的戰馬來說,連身上一百多斤的人都馱了,再多上十六公斤鎧甲(漢朝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鐵鎧就是這個重量),又能有多大區彆?要知道馬匹同時馱兩個人也是很輕鬆的!
而隻要防守的一方將領足夠沉穩,根本不搭理你,那騎射部隊的騷擾功效也會大打折扣。
以上倒還都是小問題。真正重大的問題在於,對於漢人這種農耕民族,你去搞騎射,你注定比不過人家草原遊牧民族,人家在孩童時期就在騎馬射箭玩了,你農耕民族在孩童時期還在幫大人插秧喂牛。你不去發揮自己的優勢特色,非去拿自己之短,去擊敵人之長,那純屬給自己找不自在!
而農耕民族在騎兵方麵,也是有著遊民民族所沒有的騎兵優勢,那就是在衝擊騎兵方麵。因為衝擊騎兵不僅比騎射部隊所需要的訓練時間短,而更重要的是他們通常擁有更好的防護,裝備盔甲。
農耕民族顯然是可以比遊牧民們弄到更多的甲胄的。這不是什麼鐵匠技術的問題,而純粹是錢的問題。農耕民族就是比你遊牧民族有錢,有錢就是能搞出更多的盔甲,盔甲多了,就可以搞出比你遊牧民族更優秀的衝擊騎兵!
想想看,你遊牧民的衝擊騎兵,就算騎術再好又怎樣?你騎個裸馬,穿個皮衣,跟我人馬都披鐵鎧的農耕民族具裝騎兵對衝,誰占優勢?
演義裡的高順,就是在跟了呂布之後,擁有了獨自訓練軍隊的機會,才把呂布的騎兵都弄成了以衝擊騎兵為主的騎兵隊。在之後不斷的戰爭中,他的衝擊騎兵各種花樣衝鋒,正麵衝完側麵衝,側麵衝完背麵衝,衝進去衝出來,重新整隊,反複衝擊,把敵人衝得不要不要的。連手下謀士眾多的曹操亦沒少吃癟。
之後張遼繼承其遺產,率領八百鐵騎,於逍遙津大破孫十萬的十萬大軍。要知道那孫十萬作為一軍主帥,身邊必然是有不少裝備精良的騎兵護從的,但他們就是不敵張八百的八百衝擊騎兵,被刷了個史詩大捷。
又扯遠了。
趙二聽完高順所述後,激動地握著他的手腕道“高軍侯,你真是我的知己啊!本官也是這麼想的!”
高順一聽,哎呀,這位聲名在外的趙州牧居然跟我想法相同?真是人生難逢一知己啊,這就是我的明主啊!
當即下拜表示願意為趙二奉獻忠誠一輩子!
不過他卻不知道,趙二對於高順的看法其實並不完全一樣。在趙二看來,騎兵固然應該以衝擊騎兵為主,但是騎射部隊也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