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華雄的武器是鈹,又叫斬矛、劍矛,就是加了長杆的寬刃劍。而太史慈用的是長戟。
鈹可砍可刺,戟可刺可啄。
一合之後,雙方大致知道了對方的水平。太史慈心想,此人力大,在我之上。我若想取勝,就必須依靠靈巧。
所幸對方雖然力大,但武器卻選的不合適,有些過重,拖慢了他的出手速度。這對於自己來說是個好機會。
記得之前自己聽關羽說過,他在當年準備起兵時,打算把自己武器打造成八十二斤的。是趙二跟他講,這個武器不是越重越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在不影響自己出手速度的前提下,再選擇重一些的武器。當時關羽一試,果然如此,最終選擇了四十斤的大刀,這個重量比起八十二斤關刀,威力並沒有減小太多,但出手速度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關羽很幸運,遇到了懂行的趙二,華雄就隻能不幸了。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回合交鋒之中,每次華雄想給太史慈來一記重斬,都被太史慈以先手襲其要害,逼得華雄不得不回防。
華雄心想這樣下去可不成,自己的出手速度被對方壓製,力量優勢全無用武之地,若不改變策略隻有被殺的份兒!
又一想,我這次前來,本來就是求死的,他想刺我要害就讓他刺好了,我要跟他來個同歸於儘!
於是在下一回合,華雄用儘全力給太史慈一個戳刺,完全無視太史慈給他的一啄。太史慈心中大驚,看出對方的企圖,慌亂間側身一避,但還是有些來不及,左臂被劃了一道大口子。
好險!
而那華雄因為太史慈忙於躲避,放棄了攻擊,使得華雄一點事沒有。他心中大喜,再度朝太史慈衝了過來。
太史慈也是個腦子靈活之人,看到對方改變策略,於是自己也隨之改變。等到華雄朝他砍來時,他依舊利用自己出手快的優勢,隻不過沒有刺對方的要害,而是改刺對方的手臂。一旦刺中對方的手臂,那麼對方的攻擊也會因此而消弭。
華雄也是武藝強悍之輩,哪能讓他得逞,改砍為刺,增加自身攻擊距離,而後以太史慈的武器作為攻擊目標。
一旦太史慈武器與他的武器發生碰撞,那麼力大的華雄就會再度占據優勢。
……
就這樣兩人交手了幾十回合,期間二人頻頻改換策略,最終還是太史慈占了便宜,現在華雄身上早已傷痕累累,體力也所餘不多了。
而太史慈則同樣喘著氣端坐馬上,對華雄勸道“投降吧,你已經沒有取勝的機會了!”
華雄仍舊是不屈服,反而哈哈大笑道“哈哈哈!本都督是不可能投降的!我本就一心求死,今日能有幸死在你這樣的高手手中,已經是死而無憾了!彆廢話了,來下一回合吧!”
於是再度縱馬衝了過來。
太史慈搖頭歎道“真是條漢子,既然如此,我便成全你吧!”
雙馬交縱而過,華雄人頭落地。
後人有詩讚之曰“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子義接盞施英勇,酒進肚中斬華雄。”
那華雄本來確實是獨自前來,李肅不放心,便又派了華雄的幾個親隨在後麵跟著。這幾個人一看自己頭領死了,也是忠心,立刻衝上來欲搶奪屍體。
太史慈則輕蔑地舉起弓箭,幾個速射,便射倒一片。那些手下這才不敢上前,任由太史慈把人頭提走。
回到營地,太史慈把華雄人頭擲於馬下,其他諸侯紛紛上前查看華雄人頭,唯有劉備眼尖,看見太史慈手臂上的傷口,趕緊跑過去替他包紮。太史慈不由一陣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