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又提醒道“在關東十八路諸侯之中呢?”
董卓聽後恍然大悟,詢問道“賢婿的意思是讓老夫與某一路諸侯聯姻?”
李儒點頭。
董卓想了想,如果與其中一路諸侯聯姻成功,那麼該路諸侯必然會奉詔退兵。而一旦有了打頭的,剩下其他諸侯也會相繼萌生退意,之後就好辦多了!
至於聯姻的人選嘛……
趙二這混蛋首先排除!至於其他人……
這日,孫堅帳中,趙二又臭不要臉地跑過來找孫堅閒扯淡。
忽然下麵來報,說有人要見孫堅。
等把人招進來一看,趙二發現這人自己認識,當即叫道“喲,這不是李覺嘛!董卓手下,哈哈哈……董相國可安好?”
李傕一看,怎麼這趙二也在!
不過想了想,這趙二跟孫堅關係很好,當年在美陽時就是如此。倆人在一塊也正常。
孫堅可不像趙二那麼有閒心跟對方打趣,他直接問道“李傕,那董賊叫你來找我何事?”
李傕便一招手,手下仆役便搬上來幾箱子金銀珠寶,外加綾羅綢緞等物。
他對著孫堅一拱手,道“烏程侯!我家相國仰慕孫太守,相
國所敬者,惟孫文台耳!聽聞孫長沙有個兒子已經成年,而丞相恰好還有個女兒,願與孫將軍結親……”
孫堅大怒,剛要回答,卻聽趙二調侃道“喲,董相國又要嫁女兒啊!乾脆讓她嫁給本官好了,本官來當他女婿!”
李傕心說你真夠不要臉的,當年在美陽就答應得好好的,結果到現在也沒結成。
他隻得賠笑道“趙州牧說笑了!”
孫堅則叱曰“董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謝天下,安肯與逆賊結親!吾不斬汝,汝當速去,早早獻關,饒你性命!倘若遲誤,粉骨碎身!”
李傕抱頭鼠竄而逃。
趙二哈哈大笑,讚道“文台好生威武!”
孫堅剛要客套兩句,卻看見趙二的倆眼睛緊盯著李傕送來的財寶綢緞,視線連移都不帶移的。
孫堅不由得好笑,氣道“你這家夥現在也算是家財萬貫了,怎麼還這麼貪財?”
趙二厚顏無恥道“誰會嫌錢多啊!”
孫堅隻得無奈道“好了,彆盯著了,倆眼睛都快粘上去了。這財寶你拿走好了!拿去給你的士兵買小魚乾去!”
趙二一聽大喜,視線這才挪開,謝道“那我就替我麾下士兵多謝謝文台兄啦!”
孫堅隻得感歎道,這趙二對士兵們還真是溺愛。
一群貓!
再說董卓那邊。他覺得十八路諸侯之中,除了趙二之外,唯有孫堅最令他佩服。在當年平定西北之亂時,雖然自己與孫堅不睦,但那都是小事。並非什麼不可化解的矛盾。
而李儒又提醒他說,沒必要非把女兒嫁給孫堅本人,完全可以嫁給孫堅的兒子之類。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那孫文台勇烈而有智謀,其兒子亦不會差太多,配得上自己閨女!
董卓便派李傕去了,現在他正等著成功的好消息給自己平複下心情呢。
結果那李傕回複董卓,說孫堅無禮,拒絕了聯姻。
董卓氣得直接把他轟了出去。心想著,當初要找孫堅提親,是你搶著要去乾這份差事。還說自己有什麼成功案例。
呸!趙二那也叫成功案例?
董卓現在後悔死了,早知道就派李肅去了,那李肅能說會道的,哪裡是李傕能比的!
董卓隨即叫了兩個女人過來消火,同時想著要不派李肅再去試試?
徐晃是否當過白波賊,史書上是沒有明確記載的。記錄徐晃早年經曆的隻有《三國誌》裡一句話“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人也。為郡吏,從車騎將軍楊奉討賊有功,拜騎都尉。”但是後一句話“李傕、郭汜之亂長安也,晃說奉,令與天子還洛陽”說明楊奉護送天子到雒陽前,徐晃就已經是楊奉手下了,而楊奉的記錄為《後漢書》“(李)傕將楊奉本白波賊帥”。楊奉是因護送天子到雒陽有功才被封為車騎將軍的。故而可知徐晃投靠楊奉時,楊奉要麼是李傕部將,要麼是白波賊。依本作者個人猜測徐晃這人心向朝廷,如果在楊奉被李傕招安時,他仍然是清白的郡吏的話,應該不會願意給一個招安匪寇當手下。畢竟當時朝中清白的將領也有,投靠他們更為正當。所以徐晃定然是早年當郡吏時被白波賊協裹成賊,這才成了賊帥楊奉手下,而他加入後,亦屢屢勸楊奉保護獻帝。總上所述,故而本小說如此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