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原來那人昨夜逃走時,臉部受創,慌不擇路之下,誤入了袁紹軍的營帳。袁紹聽了那人訴說之後,便先讓他下去休息,同時安排軍醫給他醫治,這才有了今天這幕。
孫堅隨即大怒,心說好你個二五仔!居然投奔了袁紹!投靠他也就罷了,還害我發了毒誓!
我宰了你!
原本孫堅隻要繼續不認賬即可,那叛徒空口無憑,也證明不了什麼。怎奈他此時氣憤叛徒出賣,沒想太多,當即拔出腰間古錠刀,也顧不上這樣做會被當成殺人滅口,就要斬那叛徒。
袁紹當然不能讓他得逞,心說想銷毀證據滅口?做夢!將原本就已拔出的劍迎了上去,擋住了孫堅的含怒斬擊,曰“汝斬我軍人,乃欺我也。”
心中卻暗道這孫堅的勁兒真特麼大,老子胳膊都麻了!
孫堅感覺到袁紹力氣不如自己,便瞬間加力。而袁紹為了裝逼……為了保持盟主風範,也麵色不變,手上卻在苦苦抵抗。
偏偏他背後顏良、文醜二人看袁紹麵色輕鬆,以為他撐的住,所以沒有上來幫忙,還在心中稱讚自己主公牛逼。
卻不知他們主公心裡都快哭了。
好在上天沒有讓他難堪,一個救星出現了。隻見此人忽然上前,用雙臂分彆握住兩人手腕,以絕對的力量強行將兩人分開。
而後拱手道“二位皆為身份高貴之人,何必在此動粗,徒傷和氣呢?”
二人一看,此人身材肥胖,雙臂過膝,白麵大耳,正是齊國相劉備劉玄德。
袁紹感動莫名,當即回禮道“玄德言之有理,本盟主孟浪了!”
孫堅見是趙二手下,而且佩服他的力氣,於是也決定給他一個麵子,道“齊國相說得是。”
其他諸侯見此情景亦連忙上前勸和。
孫堅此時也清醒下來,見機不可失,丟下一句“告辭!”後,立刻上馬而走,拔寨離雒陽而去。
袁紹雖然氣憤,但此時在眾諸侯勸阻之下,無法發作。他揉了揉發麻的胳膊,便去請教許攸,在許攸的建議下,當即寫書一封,差心腹人連夜前往荊州,送與新任刺史劉表,請求他派人在路上截住奪之。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也,乃漢室宗親,與益州牧劉焉同為西漢魯恭王劉餘後裔。同時他也是個名士,自幼好結納朋友,與名士七人為友,時號“江夏八俊”。
那七人汝南陳翔,字仲麟;同郡範滂,字孟博;魯國孔昱,字世元;渤海苑康,字仲真,山陽檀敷,字文友;同郡張儉,字元節;南陽岑晊,字公孝。
劉表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厚偉壯,少時知名於世。早年為大將軍何進辟為掾,出任北軍中候。自原荊州刺史王叡被孫堅殺後,董卓便派劉表繼任荊州刺史一職。
然而劉表要想上任的話,就遇到了一個問題
當時荊州刺史部的州治所在是武陵郡的漢壽,位於荊州中間位置。劉表要想從雒陽出發到達那裡,就必須經過南陽郡,而當時關東討董聯軍已經起兵,劉表作為董卓派出的官員,南陽的袁術自然不肯放他過去。更何況袁術早已覬覦荊州已久,早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東西,之前支持孫堅殺荊州刺史王叡就是為
了這個。他更不可能將之拱手讓給劉表。
於是左思右想之下,劉表決定不帶任何隨從,孤身一人匿名前往。當時荊州盜匪叢生,劉表曆儘千辛萬苦,才終得赴任。
他單馬進入宜城,與延中廬縣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等共謀大略。劉表問道“吾此間宗賊甚盛,群眾不附,袁術因而取亂,禍今至矣!吾欲徵兵,恐不集,其策安出?”
意思是荊州盜匪叢生,我想征兵討伐,怕征不來,怎麼辦?
蒯良道“眾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義不足也;苟仁義之道行,百姓歸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從,而問興兵與策乎?”
意思是征不來是因為你仁義不足,如果你展現出你的仁義,什麼事都好解決了,又何必問怎麼興兵呢?
劉表又問蒯越,蒯越說“治平者先仁義,治亂者先權謀。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術勇而無斷,蘇代、貝羽皆武人,不足慮。宗賊帥多貪暴,為下所患。越有所素養者,使示之以利,必以眾來。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君盛德,必繈負而至矣。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術等雖至,無能為也。”
大意就是那些匪寇不足為慮,你可以施行“剿撫並用”之策,聽話的撫,不聽的殺,誅其首惡而釋其餘黨。如此即可平定荊州。
劉表歎道“子柔之言,雍季之論也。異度之計,臼犯之謀也。”
便讓蒯越派人誘請宗賊五十五人赴宴,將其全部斬殺,一並襲取他們的部眾。隻有江夏賊張虎、陳生擁眾據守襄陽,劉表乃使蒯越與龐季單騎前往將其說降。荊州的郡守縣長聽說劉表威名,大多都解下印綬逃走。
至此,劉表控製了除南陽郡外的荊州七郡,理兵襄陽,以觀時變。
而對於南陽,劉表自知不可能趕走、更不可能降服袁術,故而上表朝廷,請求封袁術為南陽太守,以為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