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黃巾軍那邊,原本負責圍剿張飛所部的那個黃巾頭目對此也感到很奇怪這支青州軍為什麼離開冀州,跑幽州去了?
不過容不得他想太多,很快他就接到上級命令,命令他去南邊進行支援作戰。
於是他不再去管張飛,收束隊伍,從幽冀邊境離開,南下前往章武縣。
章武縣是渤海郡最北麵的縣,不過這個縣的麵積很大,抵得上某些小麵積的郡了,比如青州的齊國,麵積就很小,跟章武縣差不多大。而章武縣城則在縣的南部。
渤海郡就是這樣,麵積大,人口多,偏偏就隻有八個縣。所以後來曹操占據北方時,特意從渤海郡裡分割出幾個縣,單獨形成一個章武郡。
當他到達預定戰場時,看到的是一片人間慘象——到處都是黃巾軍士卒的屍體,斷肢、殘軀、汙血遍布了視線所及的每一寸土地。
“這……這是敵人哪支部隊乾的?青州軍的主力還是……”
不等他猜測完,便看到有敵軍偵騎過來偵查。
黃巾頭目眯眼一瞧,認為這應該不是青州軍的偵騎。雖然青州軍的偵騎也騎草原馬,服飾也跟對方的差不多,但卻有一個顯著的區彆
青州殷富,士兵們披甲率很高,作為軍中精銳的青州偵騎更是人人披鎧。
而麵前的偵騎沒有。
是哪裡的部隊呢?幽州的?還是冀州的?
很快,他就知曉了敵人的身份。因為敵人的大部隊如同一陣風一樣出現在了他的麵前……
這速度也太快了吧!偵騎剛走不久,大部隊就過來了!
再仔細一看大部隊的旗幟,上麵赫然寫著兩個字“公孫”。
“奮武將軍公孫瓚?”作為黃巾軍中的頭目,他不僅識字,見識也遠比普通黃巾軍廣,知道幽州那邊公孫家有個很能打仗的將軍,名叫公孫瓚,麾下白馬義從勇武無比,經常在草原上同異族作戰,威震邊疆。
甚至那些經常過來劫掠漢地的烏桓人,一聽到公孫瓚的威名,都嚇得收斂了不少。
頭目當即下令“小的們都給我聽令,準備作戰!”
麾下黃巾士卒們慌慌張張地開始做戰鬥準備,雖然他們不認識什麼公孫瓚、白馬義從。但地上的屍體足以證實麵前的敵人不好惹!
他們把武器舉起來,開始擺陣型,時間倉促之下,隻是勉勉強強擺了個方陣。
而還沒等頭目發出下一步的命令時,對麵的公孫瓚騎兵已經向這邊發起了衝鋒!
馬未到近前,先是一片箭雨射了過來。
“哎呀!”“呃!”“啊!”……一片慘叫聲。
而後便是四散潰逃。
黃巾軍們可沒有青州軍那種以步克騎的本事,遇到騎兵衝過來,不趕緊跑還等什麼?
那個頭目遇到這種情況,也無法阻止他們潰逃,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部隊潰散後,再重新收攏一部分人,準備下一次作戰。
這也是波才給他們製定的黏膠戰略波才知道黃巾軍士氣低
下戰鬥力差,在麵對精銳官軍的正麵衝擊時,是不可能抵擋得住的。而作為黃巾軍中戰爭經驗豐富的老軍官們,也就是那些頭目,他們的任務就是不斷地在部隊潰散後進行重新收攏,然後發起下一次攻擊。等又一次潰散後,再收攏、再攻擊……循環往複。
如同一團黏膠一樣,你能夠輕易打散它,卻永遠無法消滅它。
然而這一次,黏膠戰略失效了。
因為公孫瓚的騎兵不會放過任何一名黃巾軍士卒,他們可不像半成品的高順騎兵一樣,衝散敵軍後就放棄追殺了。
他們會一直追殺到底,殺光他們眼睛裡看見的每一個敵人。
偏偏他們還不害怕隊伍分散後遭到敵人大部隊包夾。因為這裡地處平原,沒有可以藏兵埋伏的地方。公孫瓚的騎兵一旦發現自己落單被圍,就會完美地施展自己精湛的騎術和武藝,單槍匹馬從重重包圍之中殺出來。沒人能夠阻擋。
他們每一個人都擅長這個,簡直就是……弱化版的趙雲。
雖然此刻趙雲尚未出山。
就這樣,戰況陷入了一麵倒的屠殺之中。白馬義從們並不光隻是射箭,他們並非死板之人,在發現部分黃巾軍妄圖臨時結陣時,便一片箭雨射過去,打斷對方陣型,而後等敵人陣型鬆散了,便拔出近戰武器,對他們發起近戰衝鋒!
很快,視野內就再也沒有活著的黃巾軍了,那個黃巾頭目亦被殺死。
公孫瓚滿意地看了看此戰的成果,然後問旁邊一名偵騎“你剛才說,有一支青州軍跑漁陽去了?”
“是的,他們的目的尚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