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表達了歸附之意。
“嗬嗬嗬,好說,好說!”
波才隨即設宴款待了韓胤。
韓胤急於回去複命,不敢久呆,然而波才執意如此,韓胤也隻得多留了幾天。
而波才也沒有一直作陪,一天後就離開了,之後幾天都是派手下來陪。這倒不是波才好客,單純是為了隱藏自己行蹤而已!
韓胤來的時候是幾天後才見到的波才,走的時候也是不見了波才幾天後才離開,這樣就可以儘最大程度地隱瞞波才的真實營地位置。
韓胤回到袁術處後,向其表達了波才的意願。袁術便問起了他的頭號謀士楊弘。
同什麼人聯盟、什麼人敵對,都是楊弘的主意,袁術可沒有這個戰略眼光!
而好在袁術對這個出身弘農楊家的大家族子弟還是很聽從的,這也算是袁術之福。
楊弘想了想,替袁術分析道“之前主公聯絡兗州劉公山,欲拉攏他為主公一黨,遭到他拒絕。主公正需要另換一個人來接替他的位子。本來尚未有確定的人選,現在那波才既然要入主兗州,正好可以做個順水人情,將兗州給他,如此主公既不損失什麼,又可得一力助,何樂為不為乎?要知道那波才可是有能力讓袁紹不敢回地盤的人!”
袁術想想也確
實如此,但還是猶豫道“然而對方畢竟隻是一賊寇之首……唉,原本若是劉公山能投靠本將軍最好,可惜他不識相!”
正如波才所想的,袁術作為四世三公袁家之人,不可能不注重名聲。袁術肯與波才結盟,全因楊弘力勸之故。
楊弘嗬嗬笑道“那袁本初當初將家人托付給劉公山,先一步表示了其誠意。主公慢了一步,自然要吃虧。然而此事畢竟不是沒有回轉的餘地。”
“哦?”
楊弘便解釋道“現如今那波才雖說欲入主兗州,但他也未必能成功。若是他能成功,則證明了他的能力,那咱們自然隻能選擇扶植他。但若是不能的話……就要看兗州英才中,誰有這個本事能夠驅逐他了!兗州物華人傑之地,能人輩出。若有人能戰勝波才,那主公就可以轉而拉攏他以為臂助。反正主公目前與波才的聯盟協議尚未公開,要反悔也不會損失什麼。那波才自己無能,又怎能責怪主公?而若是劉公山有這個本事能夠驅逐波才,那咱們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入手,縱使不能讓他投靠咱們,也可以使其在主公與袁紹的爭鬥中,保持中立。”
袁術忙問“計將安出?”
“劉岱雖與袁紹親近,但畢竟尚未公開結盟,尚有回旋餘地。而主公則不必親自與其結盟。可以讓主公的盟友與其結盟,形成一個間接的同盟,就如同主公與趙二一般!”
袁術與孫堅是同盟(雖然實際上孫堅是其附庸),與公孫瓚也是同盟,孫堅與公孫瓚都是趙二的盟友。但趙二因為並未公開回應袁術的友好,故而雙方並沒有直接的結盟,隻是間接的同盟而已。
“趙二雖然此次以幫助袁紹的名義,出兵渤海攻擊波才,但兩人並未公開結盟。而若是公孫瓚或者孫堅與袁紹發生了衝突,趙二必然不會站到袁紹一方。甚至他為了幫助盟友,還很有可能會去攻擊袁紹。故而趙二雖未與主公同盟,卻可以行使同盟之事。”
袁術點了點頭,確實如此。
“若是劉岱與波才交鋒占據優勢,主公就可以聯絡公孫瓚,請其與劉岱結盟,如此則劉岱亦可成為主公這一陣營之人。到那時,幽、青、徐、豫、兗幾州之地儘為主公黨羽,那袁紹還有資格當什麼袁家之主嗎?”
袁術大喜,讚歎道“我得大將,如久旱逢甘露矣!楊大將真為吾之子房也!”
楊弘連連謙虛,口稱不敢。
之後,波才又一次見到了韓胤,得到了袁術的保證,隻不過添加了一個要求不必再與青州、幽州軍隊糾纏,儘快拿下兗州,而後袁術才可上表朝廷封其為兗州牧。
楊弘雖然對袁術說了拉攏劉岱的話,但其心裡卻是極為不看好劉岱的。劉岱有多大本事,楊弘比袁術更清楚。而一旦波才坐穩了兗州,那就是自己陣營的人了,當然不能再與趙二、公孫瓚這兩個盟友內耗。
波才當即應允,於是在甘陵這邊做了一番布置後,就準備南下兗州,去取得他未來的根據地了。
兗州,一州之地,可比渤海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