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糜家需要補齊它缺少的那塊蛋糕,而趙二的選擇有兩個從管氏商會裡分出一塊蛋糕給糜家,或者想方設法去幫糜家奪回他原先那塊蛋糕。
讓樂毅去出血,割他的蛋糕送給糜家,這是樂毅不願意看到的,同時也是趙二不情願的。這個肯定不是最優先的選擇。而把糜家失去的蛋糕奪回來,同樣不是容易的事情。
奪回糜家蛋糕的方法有兩個一為出兵兗州,將濟北郡和博平縣攻下來,或者以出兵為威脅逼迫劉岱取消針對泰山郡的貿易限令。
二則是允許糜家商隊借道青州,從青州這邊抵達冀州貿易。
對於趙二來說,現在出兵兗州可不是什麼好時機。雖然現下群雄並起,漸漸開始進入了互相廝殺的階段。但那也不代表你可以隨便動手想打誰就打誰了。
至少,你得有個說得過去的戰爭借口。在勢力數目越多的時候,戰爭借口越是重要。曆史上曹操要打徐州,還得以為父親報仇的名義呢!
戰爭借口這玩意,可彆以為隻是一塊掩蓋私欲的遮羞布。對於有些人來說是遮羞布,而對於一個明智的諸侯來說,戰爭的“正義性”非常重要。
就拿三國時期來說,曹操為什麼非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因為他有了天子之後,就有了大義名分。這大義不是給普通百姓看的,也不是給那些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聽的。而是給那些世家大族,那些敵我雙方陣營裡的官員聽的。
像荀彧那種王佐之才為了大義而竭力輔佐曹操這事就不多說了。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官渡之戰了。你看官渡之戰雙方進入對峙階段後,曹操是處於各方麵都不利的狀況的。兵力不占優,糧草告罄,戰略上被壓製,謀士們的計策也難以發揮……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手底下的官員還在堅持咬牙支持曹操,沒有選擇叛變。雖然有不少人偷偷寫信給袁紹表示投靠之意,但那也隻是給自己留條後路而已,並沒有真的投靠過去。
反觀袁紹那邊呢?明明占據優勢,許攸卻要叛變袁紹去投曹操,這是為何?
有人說許攸跟曹操有舊,但他跟袁紹同樣有舊。烏巢守將無能守不住,但是你許攸不去跟曹操告密,曹操哪裡會知道?審配逮捕了許攸家人,許攸是生氣。但是那也等同於把許攸家人變成了人質,你這一叛變,那家人就不是關押那麼簡單了,而是死定了!如果許攸不叛變,憑著他跟袁紹的關係,活動活動,未必就不能把家人放回。以後再找個機會報複下審配就好了,何必要投敵?
烏巢之戰後,袁紹方將領更是相繼開始倒戈向曹操。
你說之前曹操糧食早沒了,沒有曹操將領倒戈袁紹,為啥袁紹一沒糧了,袁紹將領立刻就開始倒戈曹操了?
一切的一切,隻有一個原因,因為曹操是正統,有大義名分!故而那些袁紹的部下投靠曹操,投靠得心安理得,毫無愧疚感。因為他們是投靠朝廷,是反正,而不是叛逆。名聲不損。
這是真正天下人所認同的大義才有的效果,隨便編出來糊弄小孩的借口,也就隻能糊弄小孩了,起不了絲毫作用。
即使是劉岱殺橋瑁,還得找個借糧不給的借口呢。畢竟刺史向轄下太守要糧食是正當要求,隻不過借糧不給這種借口隻能允許你強行征用東郡的糧草,不足以讓你殺橋瑁。故而引得兗州各地紛紛起
兵反抗,甚至連豫州的魯國都參與其中。
若是劉岱沒乾這事,兗州境內如果有人膽敢起兵攻擊劉岱,那陳留張邈、東郡橋瑁、山陽袁遺、濟北鮑信等人,都會紛紛出兵幫助劉岱鎮壓,而不是閉門自守,甚至逃遁出境。
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你讓趙二現在出兵兗州,以什麼借口?為橋瑁複仇?天下人都知道你趙二跟橋瑁沒有任何交情,為他報仇純屬強找的借口!你若說是出於義憤要去懲罰劉岱的不義,那你早乾嘛來的?劉岱剛殺橋瑁時你不動手,現在黃花菜都涼了你出兵了?
反對劉岱對商人課以重稅?更是笑話!劉岱身為兗州刺史,對進入境內的商人收多少稅是他的權力,關你趙二事!
既然兗州這條道走不通,那就隻能讓糜家商隊借道青州了。不過這事也不是可以簡單答應下來的。
以往糜家走兗州去冀州,因為各種限製,每次貿易獲取的利益算不上太多。故而就隻有一支商隊進行這項任務。
一支商隊所能攜帶的貨物量很少,所以不會影響青州與徐州的貿易。要知道,青徐兩州之間的貿易,可不單純隻是交換這兩州的物產而已!
徐州會將南邊揚州、西南豫州貿易來的商品,轉手賣給青州。而青州同樣會將冀州、幽州的貨物轉手賣給徐州。
糜家直接從冀州貿易來的貨物,跟青州給徐州的冀州商品比起來,不過九牛一毛而已。但若是允許糜家自由地通過青州去跟冀州貿易,而不課以重稅的話,糜家顯然肯定會擴大這支商隊的規模,或者派出更多的商隊去冀州貿易。
這就間接影響了青州的利益。
無論趙二選擇怎麼解決糜家的問題,自己想一點血不出是不可能的。於是在趙二猶豫了一會兒後,對糜竺說道“子仲啊,這事本官需要回去好好籌劃籌劃。”
與其說是籌劃,倒不如說是與管氏商會的人一起來談。
糜竺點點頭“當然,此等大事確實需要慎重考慮。”
趙二略一思慮,而後對糜竺說道“這樣,子仲你派個能代表你們糜家的人跟本官回青州一趟,到那裡我們再細談!”
糜竺身為彆駕,一般沒有大事是不會隨便離開徐州的。故而趙二讓糜竺另派人跟他回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