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再說牛輔,他如同驚弓之鳥一般向後逃竄了十餘裡地,累得氣喘籲籲,差點從馬上摔下來。他下意識地扭頭一看,方才意識到……好像壓根沒有追兵追殺自己。
這才停了下來,不再逃跑。但是他又不敢回去探查,便隻是呆在原地,同時命身邊的親衛們幫助自己收攏潰兵。好在牛輔手底下這群人確實是精銳,雖然他們的長官無能,但他們卻沒有嫌棄,忠實地跟隨在牛輔身邊,而不是就此遁入山林,脫離行伍。
經過一清點,發現居然還有三千餘人!若是尋常部隊,經過這麼一敗,潰兵能收回十分之一就不錯了!
正當牛輔感到沾沾自喜時,張繡的傳令兵過來了,告訴牛輔說他們已經將李肅成功擊退,希望牛輔能儘快與他們彙合。
牛輔震驚於張繡的強悍,居然能以一千人擊敗李肅數千兵馬,此子十分了得啊!
為了自身安全考慮,牛輔當即答應,前去與張繡彙合了。而經此一事後,牛輔感激張繡援手,遂對其防備之心驟減,開始允許張繡部在牛輔旁邊紮營。
而那邊李肅見張繡沒有繼續追擊自己,便也停止了逃亡,停下來紮營休整,同時通知後方派遣援兵過來。
而張繡在探知李肅位置後,並沒有立刻發起攻擊,而是同牛輔商議道
“牛伯父,雖然在之前小侄僥幸勝了那李肅一陣,但若是他選擇憑借營防堅守的話,我軍亦會損失不小。所以小侄想到了一個計策,希望牛將軍能配合!”
牛輔先是對張繡的恭謙感到很滿意,勝而不驕,很好。而後又讚賞這小子居然還會用計,真是智勇雙全!比自己強!
當即答應道“賢侄不必客氣,有何計策儘管說來就是,伯父定當鼎力支持!”
於是張繡便說出了他的計劃。
牛輔聽後,當即派出手下部隊,分成了幾支小隊,對著李肅的營地輪流發起了騷擾性攻擊。那李肅剛剛經曆大敗,士氣不振,自然不敢主動出擊,隻是憑借營地堅守。他想著等援軍到來後再發起反擊不遲,當前還是穩妥一些比較好。
而張繡則沒有參與攻擊,反而命令麾下所有部隊提前睡下休息。當晚,張繡趁李肅部休息時,對李肅軍發起了夜襲。
李肅部白天時候被牛輔部騷擾了一整天,早已疲憊不堪,此時睡得正死。在值夜的崗哨拉響了警報後,雖然醒來,但腦袋裡還是昏昏沉沉的,連穿盔甲都穿了好幾次才穿好,武器更是拿錯了,弓弩手拿了長矛,長矛手拿了刀盾,刀盾手什麼也沒找到,撿了根木棍作武器。
而張繡則再度帶頭衝入了李肅軍營地,他為了放火方便,居然直接把火把綁在了槍杆上,看到活人就拿槍尖刺,看到帳篷和旗幟就用火把點燃。
長槍舞動,如同一條火龍一般。
雖然事後槍被燒壞了,但張繡也不心疼,反正是一杆普通長槍,量產貨。
就這樣,李肅大敗,軍隊折損過半,倉皇逃回了長安。而牛輔則對張繡更
加倚重了。
呂布見到李肅後大怒,心說好你個李肅,在戰前就唱衰我軍士氣,現在又戰敗壞我軍心。之前王司徒跟我說過李肅這人首鼠兩端,不可信任。我那時候還不聽,替你開脫。現在看來,王司徒說得果然正確!
於是呂布當即以軍法斬了李肅,懸頭軍門之上。
呂布有假節鉞之權,在戰時可以不上報朝廷直接處斬任何人,來個先斬後奏。可惜了這位三國第一說客,就這麼離開了曆史舞台。
之後呂布決定親自率軍迎擊牛輔,他想著,這朝廷中其他人都靠不住,關鍵時刻,還得靠自己!
這次呂布帶了炮灰矛過來,在兩軍陣前,就把炮灰矛往麵前一擺。
牛輔便求教張繡道“賢侄,這炮灰矛十分厲害,不知賢侄可有應對之法?”
張繡答道“還請牛伯父帶人去試探下對方虛實,小侄雖然亦聽聞過炮灰矛的威名,但卻並未親眼見過炮灰矛作戰,故而難以拿出應對之法。”
炮灰矛自從歸董卓以來,有兩次顯威的機會,第一次是在董卓與丁原爭鋒時,攔截呂布的追兵。那時候張繡尚未“大病”,而第二次是虎牢關下對抗十八路諸侯時,那時候張繡雖然極想去見識下那場盛況,可惜張濟為了保護他安全,強令他留守雒陽,錯失了機會。這令張繡至今都引為遺憾。
張繡想著虎牢關時我若是在,必然會去支援呂布,絕不會再讓劉關張這幾個卑鄙小人得逞!
隨後又想到呂布重傷被抬回雒陽時的慘狀,張繡又不由感到心悸起來或許自己沒去虎牢關……是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