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簡雍嗬嗬一笑,他就知道對方會在第一條上求取讓步。因為除了第一條之外,其他條約對自己一方雖然重要,但對袁紹來說卻是無關大局的。
至於第一條為什麼定的那麼苛刻,一下子割去對方三個郡,其目的也主要是為了“漫天要價,坐地還錢”。讓對方更容易接受自己提出的真實要求,這亦是魯迅說過的“開窗理論”。
於是簡雍告訴他們道“這個讓步有三種方式,一種是減少割取地盤的麵積,即甘陵、安平、河間三郡中,每個郡隻割讓部分縣。第二種就是減少割取的郡數,減為一個郡或者兩個郡。減為兩個郡自不用說,而減為一個郡的話,就需要貴方以其他方式來代替這一個郡的利益。第三種,就是三個郡的數量不變,隻不過不再是完全割讓給我方,而是改由雙方共管。如果袁將軍對其中某種讓步方式有疑問,在下可以給您詳細介紹下這種方式。”
郭圖看了看袁紹,見對方點頭後,便問簡雍道“憲和先生,勞煩您介紹下這第三種方式,即共管的方式吧!”
於是簡雍便介紹道“那在下就為公則先生講解一下這三個郡如果選擇共管的話,那麼貴我雙方都會派出官員進駐三郡的郡守府,三郡的具體政策、事務均由雙方官員共同商討製定。首先是稅製,其中涉及商貿方麵的稅製製定由我方說了算,而農稅、捐、役等雜稅我方不予乾涉。也就是說,三地的農牧礦獵等收入仍舊歸您來決定。我方隻是在商貿方麵著手,其目的也僅僅是為了更好地保證雙方的貿易能夠正常地進行。”
“刑律方麵,涉及貿易、商戶的案件由我方負責,其他案件由貴方負責。製定新的法律,同樣要征得我方同意,涉及商貿的法律,同樣由我方負責。”
“而駐兵方麵,雙方皆可以自由在這三地駐兵,沒有數量限製。這三郡會為雙方的駐軍一筆固定數額的錢糧,作為軍隊的日常開銷之用,不足部分由各方自行解決。”
說到這,簡雍笑著解釋道“這主要是為了防止我青州再次被突襲。這次龍湊之戰,我青州明明帶甲百萬,卻隻能倉促湊出萬餘人馬來作戰。若不是趙州牧指揮有方,援軍及時趕到,很可能就敗咯!如果有了這三郡的緩衝,那麼下次戰事時,我方也能夠有所準備了。”
簡雍這話就是在迷惑袁紹了,要知道趙二早在袁紹出兵前就從商人那裡得到了消息,並做好了戰備。就算再給趙二更長時間準備,最後出戰的也還會是那些人,不會有任何增加。但如果趙二沒有提前接到消息,那趙二倉促之下,就隻能湊出一些尋常軍隊,亦沒有太史慈的預備隊和宗寶的伏兵了。
袁紹聽了簡雍這話,雖然不是完全相信,但也覺得有幾分可能。
簡雍接著介紹道“人口遷徙方麵,三郡不得無故拒絕任何外地人口搬遷至此。同樣,亦不得拒絕本地人口搬離三郡……”
郭圖聽到這立刻打斷道“憲和先生!容我打斷一下,若是有人在本地犯了重罪,欲逃往外地,也不得阻攔嗎?”
郭圖對這一條戒備極深,要知道,青州百
姓的生活水平遠勝冀州,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如果就這樣開放了人口遷徙限製,那麼這三郡百姓都不需要青州軍去搶,自己就會跑去青州了!
簡雍嗬嗬一笑,解釋道“如果有人犯了罪,在有確鑿證據的前提下,就會被關進牢獄之中了。又有何機會去遷徙?”
簡雍心想,你總不能把所有百姓都捏個罪名關起來吧?你有那麼多地牢麼?
“可是……”
簡雍安撫道“在下知道公則先生擔憂什麼。我青州雖然需要人口,但也不會把這三郡搬空。我們可以製定一個人口遷出限額來,在限額內人口可以自由遷出,達到限額後,想遷出的人就需要等下一年了,如何?”
郭圖這才點頭同意。
“最後就是三地的利益分配,首先是征兵方麵,雙方都可以在三地征兵,但隻能遵循百戶抽一的原則,不能借征兵名義把丁口搬空。而錢糧方麵,前麵說過,三地的稅收政策由雙方共同製定,而錢糧收取上來之後,會分成四部分,其中三成用作三郡的建設發展,三成歸貴方,三成歸我方,最後一成上交朝廷。”
郭圖皺眉道“為何要交給朝廷?要知道現在長安朝廷為李傕、郭汜等人把持,把錢給他們等同於資敵啊!”
簡雍點了點頭,建議道“公則說得不無道理,我方之所以提出上交朝廷,其目的是為了讓各地宗室、侯爵們能夠領到應得的食邑。要知道自從天下大亂以來,很多宗室都斷了收入咯!既然貴方不願意資敵,那麼不如就把這一成錢糧由貴我兩方來代為發放給各地宗室們,如何?”
袁紹這人雖然不承認劉協,不認長安的朝廷。但不代表他敢公然反漢反劉。至少在表麵上,他還是要維持一個對漢室的尊敬的。
至於侯爵們的食邑,袁紹自己的邟鄉侯就好久都沒領到食邑了,雖然他不差那點錢,但看著這侯爵金印隻能淪為擺設,總覺得有點不舒服。
感同身受之下,袁紹同意了這一點。
見簡雍把共管的方式介紹完了,袁紹簡單分析了一下,感覺……條件十分優厚啊!對方似乎主要心思都用在怎麼做生意、怎麼賺錢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