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納悶了,雙方之前都已經打起來了,那審配更是與趙二數度交手了,現在再發這個公告,是不是晚了點?況且自己之前已經寫過信斥責他了,結果等到的回複就是那幾封“偽信”。
許攸聽了亦是這麼想的,他當即嘲諷沮授做無用之事,還說“沮公與你這是生怕敵人對我軍沒有防備,所以特意讓主公發出這份公告,好讓他們做好準備,以萬全之態迎擊我軍?”
沮授大怒“難不成你的意思是我軍還想突襲敵人不成?這數萬大軍的行動又豈是能隱瞞得住的?”
“數萬大軍又不是不可分割,派出一支精銳突襲怎麼就不可以了?”
“你以為趙二自進入魏郡以來,沒有派暗探監視我軍營地麼?他又不是傻子!”
兩人很快爭吵了起來。
袁紹聽得一陣頭痛,看他們吵了半天沒有結果,隻好把他倆轟了出去。
而後他看了看留下來的逄紀“元圖對此有何看法?”
逄紀想了想,道“還是公與先生說得更有道理。不過紀以為,名正言順還是次要的。先前青州軍來魏郡這裡的名義是幫我們對付黑山賊,現在魏郡黑山賊已經被剿滅,他們還賴在這裡不走,於理不合。那趙二素來重視名聲,若是能以一公告勸退敵人,則既可避免我軍的損失,亦可助長主公之名聲。”
袁紹聞言覺得甚有道理,當即按他說的發出了公告。
趙二這邊接到公告後,與田豫商量了一下,決定見好就收,是時候結束這場戰爭了。
趙二當然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與袁紹主力決戰,雖然現在的袁紹整體實力算是虛弱的,但自己一方現在的兵力也算不上多。自己是來打秋風的,壓根沒打算玩那麼大!
不過既然要結束戰鬥,就得正式一些,灰溜溜地撤走可不是他的風格。於是開始了老程序——談判,簽條約。
袁紹這邊派出的還是郭圖,趙二這邊依舊是簡雍,雙方在清淵城展開了談判。
在談判中,郭圖首先氣勢洶洶地表示這次青州軍無禮進犯魏郡,劫掠魏郡人口、財富,殺害魏郡士兵無數,更是殘害了清淵縣令、射殺大將何茂,罪惡滔天!而袁紹顧念他與趙二的“友誼”,故而隻要求趙二做出賠償即可。若是換了旁人這麼做,袁紹早就讓對方化為齏粉了!
而簡雍則不緊不慢地表示青州軍這次是為了幫助袁紹清剿黑山賊而來,還幫袁紹除掉了清淵縣令這個叛徒,更是在之後維持了清淵縣的治安,出力甚多,理應獲得袁紹的謝禮。
郭圖當然不會認同簡雍的說法,兩人爭論了半天,誰也沒能說服誰。於是郭圖急了,改質問為威脅他聲稱趙二此次派兵過來,在審配的攔截下損兵折將,而袁紹的大軍即將到達此地,就算不談判,袁紹要將青州軍驅離出去也不過是翻手之間的事。所以你們還是識相點,早點退出魏郡,再獻上些許賠償,以免麵子上不好看。
簡雍作為一個擁有了多次談判經驗的人,才不怕這種口頭上的威脅,他嗬嗬一笑,聲稱隻要青州軍選擇在清淵固守,那麼袁紹縱有十萬大軍亦難以奈何。而且袁紹若要選擇翻臉,那麼青州軍對清淵城內的百姓,尤其是那些世家子弟可就不會再保持客氣了,抄家滅族什麼的……這份罪可就落在袁紹頭上了!
郭圖冷冷一笑,“一個縣內的百姓還不足以威脅我家主公!”
簡雍微微一笑,“若是算上河間、安平、甘陵三郡呢?”
這樣一來,郭圖不得不屈服了。雖然這次青州軍入侵隻派遣了一兩萬人,但這不代表青州隻有這麼點人,他們隨時可以派出更多的援軍過來,在河間三郡造成更大的破壞。而現在的袁紹,根本禁不起這種破壞。
經過雙方的一番唇槍舌劍的論戰,趙二與袁紹簽訂了《清淵條約》,條約內容如下
1,青州軍撤出魏郡。
2,袁紹割讓河間國東平舒縣(位於河間國東北部,與渤海郡接壤)。
3,青州軍釋放袁紹軍戰俘。
4,袁紹送給趙二優質戰馬一百匹,作為他出兵“幫助”自己的謝禮。
5,趙二賠償袁紹一部分漆器、絲絹等商品,作為“不慎”傷害到魏郡士兵的補償。
這份條約比起以往的條約內容要簡略很多,畢竟這次的戰爭無論是從規模上,還是從雙方損失上、戰果上,都不大,算是一場小型的戰役,無關大局。趙二隻是從袁紹那裡占了點小便宜,並沒有逼他太緊。這叫做“溫水煮青蛙”。若真把對方逼急了,迫使對方現在就對自己進行全麵戰爭,那可不是趙二所希望的。
交割完畢後,趙二便回到了青州,與自己的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