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雲歡!
就在秦伶語在思考如何讓孔淑妃與自己合作之時,孔淑妃卻突然發話
“你既是鄧讓的人,為何還要引起鄭充媛的注意,投到本宮門下?”孔淑妃一語中的,引得鄭充媛瞪大眸子驚愕的看著孔淑妃。
秦伶語先是一愣,隨後輕笑一聲,淑妃果然是群妃之首,宮中一直偷偷流傳著一句話,叫貴妃靠家世,淑妃靠才識,這鄭充媛的聰慧本就超過自己的預估,她的上家淑妃的段位竟更勝一籌。
既然都是聰明人……那她便可以把話說開了,免得遮遮掩掩惹人生疑。
她站起身,撣了撣衣擺,美目輕輕向上輕挑看向淑妃“嗬嗬,竟被娘娘看穿了。”
孔淑妃眯眼,看著這個瘦高俊美的少年,秦伶語這一站起來,她才意識到這小太監的不簡單。
“於某此次為了引起淑妃娘娘的注意,可謂是煞費苦心,連底牌鄧讓都用出去了。”秦伶語抬眸看向孔淑妃。
這少年的眸子裡帶著與他年齡不符的老練與沉穩。
孔淑妃皺了皺眉“你的意思是,鄧讓是你的手下?”
“鄧讓不是我的手下,鄧讓是我義兄,過命的交情。”秦伶語糾正道。
“……那你此番心機讓本宮見你,究竟是為了什麼?”孔淑妃抿唇,這小太監生的討人喜歡,身邊可用之人也多,但他實在是太聰明了,孔淑妃眯了眯美眸,她不知道能不能控得住他。
“為了……”秦伶語語氣稍頓,偏頭看了看孔淑妃和鄭充媛的貼身宮女。
孔淑妃輕啟朱唇“都下去吧。”
待正殿中的人走了個乾乾淨淨,隻剩孔鄭秦三人,秦伶語才緩緩開口“為了陳惢月的項上人頭。”
孔淑妃原本搭在扶手上的手微微一動,秦伶語立即發現了孔淑妃的小動作。
她看著孔淑妃纖細柔美的細指,緩聲道“淑妃娘娘、皇後娘娘與陳惢月三人,都是自皇上還在東宮之時就嫁進宮中,跟隨皇上二十多年。據小的所查,淑妃娘娘當年在三人中最先得子,但孩子無福,夭折於腹中,淑妃娘娘也因此受損,再也不能生育,這輩子……都沒有孩子了。”
孔淑妃倏地站起身,抬起右手指著秦伶語“你!你是怎麼知道的!”
那指尖,竟在微微顫抖。
那是秦伶語還在嬰兒床裡的時候,仆射夫人把她抱在懷裡玩時,和陳惢月聊天時提到的,當時她們都覺得她幾個月大,聽不懂什麼,但她們哪知秦伶語是穿越而來的,那小小的軀體裡麵裝的竟是個成年人的靈魂。這話題涉及謀害皇嗣,秦伶語聽的時候便留了個心眼,現如今可算是用上了。
“嗬嗬,小的自然有小的的法子。聰明如淑妃娘娘,自然知道這孩子不是自然流產,查到了真相又沒有證據的娘娘便去向當時還是太子妃的皇後娘娘求助。可惜皇後娘娘不想把這事情鬨那麼大,不想讓彆人覺得皇後娘娘管理後庭不當,便勸娘娘您大事化小。她沒有告訴皇上這件事,隻是以各種方式打壓陳惢月,淑妃娘娘年紀小不懂這裡麵的門道,以為皇後娘娘在幫您,也就沒有繼續追究了……”
孔淑妃聽著這些陳年往事,被秦伶語說故事一般的在她腦海中重演,可是……主角是她。
她懷孕六月滑胎,那一個月甚至都能感覺到孩子的心跳和時不時不安分的小腳丫。
小產那天……她差點死在產床上,是皇上請來了唐禦醫,她這才苟延殘喘的活了下來。
孔淑妃渾身開始顫抖,眼圈發紅“彆說了……”
“而這一切都是誰乾的呢?都是那陳惢月安排好的,她嫉恨您這麼快就懷上龍嗣,嫉恨您……”
“本宮叫你彆說了!!!”孔淑妃氣憤的快步走到秦伶語麵前,揚起手便要揮上秦伶語的臉,卻在下一刻對上了秦伶語的眼神。
那是什麼樣的眼神啊……堅定、深邃、甚至還有一絲憐憫,那憐憫不是對她的同情,而是同病之人的惺惺相惜。
她愣在那裡,眸中的淚水劃過臉龐。
秦伶語歎了一口氣,抬手將孔淑妃高舉的手臂按下。
“淑妃娘娘,這二十幾年來……您真的開心過嗎?那賤人如今膝下已有兩子,大兒子都已經成家有了自己的府邸,您呢……孤寡一人,若是皇上憐憫您,還會給您過繼一位小皇子,但這二十多年過去了,皇上還沒有動作……”
“你不用說了,你要表達的意思……本宮都已經知道了。”
孔淑妃轉身,一步一步走向扶椅,失魂落魄的坐下。
三人就這樣沉默著,誰都沒開口,誰都沒說話。殿內靜悄悄的,隻能時不時的聽見孔淑妃的抽噎聲。
不知過了多久,孔淑妃終於開口了“既然你現在出麵找本宮,那必然已經有了對付她的辦法,說出來,給本宮聽聽。”
秦伶語心中暗喜,孔淑妃這是同意與自己共謀了。
“是!”秦伶語跪下行禮
。。
——東承——
此時,雲修回西梁的部隊還在慢慢行進,但馬車裡空空如也,隻是放了幾袋糧食。雲修沒回自己封地,而是跟著東承王偷偷向東去了東承。
東承離京城也就幾日的路程,不像西梁,來一趟京城,快馬加鞭也要大半個月。
東承王妃早就得到了兒子被斷雙腿的消息,但真正見到了奄奄一息的孩子躺在馬車裡,可憐巴巴的喊著母親,東承王妃隻感覺心都在滴血,哭暈了好多次。
每次暈倒醒來都要罵東承王,稱後悔嫁給了他。
東承王心疼兒子也心疼王妃,便隻能哄著,直到王妃第四次暈倒醒來,東承王關著門和王妃說了幾句話,王妃這才有了點精神。隻是她走出房門時看雲修的眼神都不一樣了,一絲不苟的向雲修行禮。
雲修知道,東承王已經把自己的計劃說與王妃聽了,看王妃的表情和對他的態度,應該是沒有反對。
雲修此次來東承的目的就是來修改東承的軍製和官製,他仔細的看了一遍東承的製度,指出了幾點不妥,並對其提出了建議,東承王連連點頭,立馬派人去乾。
“這是大事,不能有一絲紕漏,一步錯……則萬劫不複,封地、親人、親信、手下,一個都逃不掉,一個都活不了。所以我們每一步都要小心敬慎,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忽略。”雲修指著地圖中的京城,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