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說的是,儘信書不如無書。”
你們就是讀書讀的太多了,
有著思維定式。
此話一出,
眾人嘴裡重複著,顛覆他們儒家思想的話儘信書,不如無書。他們可是念了半輩子書的人。
趙濤看出他們的驚訝,接著說
“來我給你們解釋,窮寇莫追,怎麼變成了窮寇莫阻,可追的意思。
“嶽將軍,嶽將軍,彆愣著了,上來!”
說罷。
隻見三皇子招呼他身邊的那個人。
“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宗澤手下的將軍,嶽飛,嶽將軍。
嶽將軍,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遇宗澤大人,從此參軍,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
為人廉潔奉公、行若明鏡、
事母至孝、嚴以律子、
厚以待人、令出如山、
賞罰分明、身先士卒、驍勇善戰等等吧。
一大堆的溢美之詞。
說的嶽飛都臉紅了!
“嶽將軍,你是參加過戰鬥的人,我問你,當你打敗敵人的時候,你們就不追了?”
嶽飛被趙濤的問題問住了!
因為他突然意識到,每次戰鬥,打敗敵人,
都是追擊的。
突然意識到兵書上說的不對,和實際戰鬥不符。
嶽飛是耿直之人,他不撒謊
“回殿下,每次戰鬥下來,是追擊的。”
趙濤得到嶽飛滿意的回答。點了點頭。
“這就對了嗎?這叫乘勝追擊,書上寫的窮寇莫追,就是不對的,戰鬥就是為了勝利,敵人兵敗如山倒,隻能拚命的逃跑,我們拚命的追,這是符合實情的。”
“我說的窮寇可追,就是這個道理,顧名思義,窮寇莫阻。
阻擋的阻。人在拚命逃跑的時候,你要阻擋他前麵,此時他們戰力是驚人的,這就印證圍三缺一的道理。你要給對方一個逃命的希望。然後隨尾追殺,讓勝利最大化。
一個人連希望都沒有了,他的破壞力是無窮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十八個國家組成了實力強大的部隊,來攻擊我國,
然而因為驕傲自大,被我們軍隊包圍,然後他們開始拚命的撤退,稍微撤退慢了,就會全軍覆沒。
在逃跑的過程,有一座橋,叫水門橋,這是他們唯一逃生的橋
我軍的伺候,先後弄斷了三次。我們拚了命的阻斷,
而這隻十八個國家的軍隊,發了瘋的建立橋。雙方都變成了極限拉扯。
在戰鬥意誌上,這十八國家差我們戰鬥意誌很多很多。但是為了逃命,他們戰鬥意誌和我們縮短了。
那次我們也損失了好多精銳斥候。
這就叫窮寇莫阻。
如果正常的阻擊,他們是不會有那麼大的戰鬥意誌的。”
這是一個另類的故事。
嶽飛傻傻的聽著。
眾人們也傻傻的聽著。
趙濤看著呆呆的人們。
繼續說道“我給你再講一下,為啥書上寫的窮寇莫追和實際有區彆,因為書是人寫的,隻要是人,就會有錯。書上所有寫的東西,也隻是作者自己的見識。如果符合實際了,他就對,你們認可,如果不符合,就是錯。”
“所以在你們以後的生活中,當官中,實際情況中,不要想著書中的東西,好好思考,然後下結論。”
趙濤的觀念徹底顛覆了這些讀了一輩子書的人。
他們把書當成了真理,
現在讓他們自己思考。
可想而知,這些書生們的震撼。
不僅僅是震撼還有淩亂。
趙濤也覺得,這段理論確實難讓他們接受。
彆說這些讀書人難以接受。
就連武將嶽飛都接受不了!
趙濤看著這群呆若木雞的書生。
想緩解一下對他們三觀的衝擊。
隨手拿起一根木頭。
眾人看見趙濤拿起一個棒子。
這些書生不由自主的打了一個寒顫。
心想“這個三皇子,不會拿這個棒子,打我們吧,我們就打了一下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