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並州失守之後,當年司馬穎的謀士盧誌,經曆了多年的輾轉,終於被劉聰捉去,並被任命為太弟太師,劉琨的下屬許遐、崔瑋等人也獲得了高官禮遇,令狐泥立下奇功,被封為武衛將軍。
312年9月3日,安定郡長賈疋聯合長安留守官員一同尊奉司馬鄴為皇太子,並組建臨時政府,由司馬鄴祭祀天地神靈,興建皇家祭廟和天地祭壇。豫州督導官閻鼎升為太子宮總管,統禦文武百官,賈疋則升為征西大將軍,秦州督導官南陽王司馬保升為最高指揮官,最高監察長荀藩負責遠近戰地政務,高級國務官荀組兼任京畿衛戍總司令,代理豫州督導官,與荀藩共同鎮守開封。
荀氏兄弟是當初司馬炎的寵臣荀勖的兒子,兩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久就證明自己亂政能力比他們已故的老父親還要強上幾倍。
就在長安的行台設立不久,拓跋猗盧的20萬大軍在劉琨的引領下終於抵達汾水東岸。
拓跋猗盧得知劉琨的父母都在晉陽被害,感覺非常愧疚,但劉琨能夠理解對方的處境,首先調動這麼軍隊就需要時間,再者晉陽城的守將突然叛變,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至少援軍來了,這是最重要的。
負責阻擊工作的漢趙政權中山王劉曜看到對方聲勢浩大的騎兵隊伍,心裡先就露了怯,硬著頭皮率軍抵擋,結果遭遇慘敗,不但部隊被衝散,自己也從馬背上摔下來,身受重傷。
所謂患難見真情,在如此艱難的形勢下才能看到人的真心,劉曜有幸就看到了。
劉曜的坐騎已然不中用了,討虜將軍傅虎毅然把自己的坐騎送給他,但劉曜不肯接受,畢竟他送的不隻是一匹馬那麼簡單,擁有它可以活命,沒了它很快就會被敵人追到必死無疑。
傅虎一時難以抑製自己的情緒,痛哭流涕地說“我受大王賞識被提到這個位置,一直都想報答大王的恩德,今天正是時候,而且國家剛剛建立,天下可以沒傅虎,但卻萬萬不能沒有大王啊!”
劉曜深受感動,二人抱頭痛哭,然後傅虎強行把劉曜扶到馬背上,長鞭一揮,連人帶馬飛快地奔向晉陽。傅虎則靜候敵人到來,奮戰而死,後被漢趙政府追贈為幽州督導官。
駐守晉陽的劉粲得知鮮卑軍如此威猛,也不想多做嘗試,帶上晉陽的居民和劉曜、劉豐等將領一起越過蒙山回京。
但是拓跋猗盧並沒有輕易放過他們,向前追擊到藍田關,生擒了負責墊後的鎮北大將軍劉豐,斬殺三千多人,包括之前投降漢趙的刑延。
劉琨自然是歡喜這樣的場麵,力勸老大哥百尺竿頭更上一步,索性把漢趙皇子劉粲一起抓來,豈不是美事一件,可以話直搗平陽城更是美上加美。
然而拓跋鮮卑打完勝仗之後都習慣進行一場殘忍的狩獵,把捕到的野獸剝皮剖肉,然後放在山上陳列。等這些事做完了,拓跋猗盧早就無心再戰,告訴劉琨說現在部隊人困馬乏需要休整,以後有的是機會為父母報仇,那劉聰偌大一個國家也不是輕易就能撲滅,多點耐心吧。
雖沒有按劉琨的意思繼續追擊,但拓跋猗盧還是留下馬牛羊各一千頭和一百輛車作為彌補,並讓部將箕澹等人幫助防衛晉陽城,然後率大部隊班師北還。
劉琨沒辦法,隻得接受這樣的安排,而且晉陽殘敗不堪,他不得不把根據地遷到陽曲,從新招集流失的居民,那意味著會有許多工作要做。
晉陽重回晉王朝的懷抱,原來投降劉聰的盧諶二話不說就轉而回到劉琨麾下。他走得是很瀟灑,可惜坑了他的父親和叔叔們,因為他是獨身一人逃回,而他的父親盧誌和兩個叔叔仍在劉聰部下任職,結果都遭斬首。
在各方政權林立的亂世之中,因為站錯隊而被殺的大有人在,梁州督導官胡人彭蕩仲就是其中之一。彭先生曾和賈疋是結義兄弟,但後來迫於匈奴人的壓力而投降劉聰,於是賈疋不顧兄弟情義毅然將其斬首,畢竟國家大義對人來說更加重要。
然而彭蕩仲的兒子彭天護就表示不以為然了,一個國家一個父親讓他選,他既不是國家的決策人,更對政權走勢不構成任何影響,順理成章成地會選自己的父親。
賈疋當初有心放過兄弟的兒子,但這個兒子卻無論如何也不會領這種情的,就在賈疋穩據長安以為暫時和平的時候,彭天護帶著胡人部落向長安城發起猛烈的攻擊。
但不管如何猛烈,以他們落後的兵器和感人的智商,都不可能攻陷城池,實際彭天護用意也並非攻占長安,很快就見分曉。
賈疋得知敵人是已故兄弟的兒子,瞬間火冒三丈,黃口小兒竟如此不識好歹,我念兄弟情誼才有心為彭家留個後人,你竟然帶著這幫烏合之眾來拆我的台!
彭天護眼見對方動怒連忙撤退,將賈疋引到了荒山野嶺。賈疋鐵了心要拿下彭天護,不顧天色漸暗,更不顧到了對方的地盤,倉促之中墜入山澗,接著落入胡人手裡遭到斬首。
賈疋一死,長安隨即陷入混亂,太子宮總管閻鼎跟西都長安郡長梁綜爭奪大權,並將梁綜處死,而扶夷軍事總監索綝等人為了穩定局麵,聯合馮翊郡長梁肅反擊閻鼎,閻鼎很快戰敗逃向雍城,然而並沒有因此活命,被當地氐族部落酋長竇首擒獲,終究難逃一劫。
賈疋也好,閻鼎也罷,都是當時比較有威望的朝廷重臣,結果相繼死去。若說賈疋是被憤怒衝昏了頭,但閻鼎則單純就是因為謀求私利而走向滅亡。這兩人幾乎成了整個長安的典型,所有官員的格局無非如此,以這樣的心境意圖治理整個國家,甚至妄想收複北方,簡直是癡人說夢、天方夜譚。長安敗局從此時已然注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