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杜弢的部將杜弘在領導死後轉投廣州的王機,連同廣州本地將領溫劭和交州人劉沈,一起組成了王機的智囊團。
然而這些人和王機一樣都是貪得無厭的小人物,平時也就禍害普通百姓有一手,真的遇到久經沙場的老將,氣勢瞬間就沒了。不但氣勢沒了,隻怕小命也難保周全。
陶侃南下到始興之後,當地百姓都勸他不可輕率前進,但陶侃胸有成竹地直抵廣州。
杜弘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計謀準備假裝向陶侃靠攏,然後出其不意地將其製服。但陶侃一聽對方的名字就知他葫蘆裡賣什麼藥了,陶侃在與杜弢交鋒時沒少聽過杜弘的名字,如今這個杜弘雖轉戰廣州,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其人的善變狡詐是絕不會地因為住所變動而消失的。
於是陶侃在杜弘以為奸計得逞的時候忽然發起突擊,反而殺他個“出其不意”。最終杜弘大敗而向北麵逃亡並投降王敦,劉沈被擒,王機在撤退途中被部下殺死,另一個主謀溫劭則準備南下逃往交州,但也很快被擒獲。
鬨了多年的廣州終於隨著陶侃的到來而歸於平靜。
沒了無良的官員,廣州百姓的生活也隨之好轉,人人吃飽穿暖也便少有犯上作亂的歹人出現,偶爾有幾個不安分的也被官府處置了。陶侃的生活因為沒了戰亂,變得十分平淡,但他不想因此在平庸中墮落,便找人運來一百塊磚放在書房,每天早上把這些磚從書房搬到院子裡,到了晚上再從院子裡搬到書房。
免不了有人好奇問他為什麼做這麼無聊的事情,陶侃鄭重其事地解釋說“我正要為收複中原貢獻力量,如果長期生活在安逸中,恐怕到時候不能承擔大事,因此要不斷鍛煉自己。”
陶侃搬磚的故事後來廣為流傳,成了自強不息的典型。
長安的司馬鄴雖也不甘墮落,但已無法分心搬磚了,而且就算他搬一百塊兩百塊磚,也畢竟無法扭轉長安逐步淪陷的事實。
315年冬天,劉聰再度向長安發起攻擊。
這次漢趙政權派出的仍是劉曜,他已升為最高指揮官。而晉王朝負責防衛的也還是麹允,他也升了官,成了總司令官,兼驃騎將軍。
雙方很快就在北地郡展激戰,這一次麹允沒能使出洪荒之力,被敵人長驅直入,一路攻陷北地、馮翊等多個郡縣。
很快上郡也岌岌可危,麹允因為兵力薄弱而一退再退,暫時駐紮在靈武。
麵對接連傳來的敗訊,司馬鄴有些沉不住氣了,緊急派人前往天水向丞相司馬保征求救兵,並讓人通知涼州。
司馬保是司馬越的弟弟司馬模的兒子,本年隻有19歲,但因北方皇族勢危,司馬家的人所剩無己,所以憑此小小年齡卻已貴為丞相。
但他畢竟太年輕,好吃好喝的沒問題,但當應付突發狀況的時候就露怯了。
司馬鄴的使者抵達天水,司馬保本無心出兵,為了避免彆人認為自己懦弱,還引用故事,說是毒蛇咬到手指,壯士就砍斷手臂,如今胡人勢力強盛,應該切斷隴山的道路觀察變化,萬一無法挽回局麵,還可心用以自保。
主任參謀裴詵對於當朝丞相的這種態度非常生氣,針鋒相對地問他“咬手指你砍胳膊,現在咬著頭了,難道頭也能砍?”
司馬保一時羞愧難當,便勉強下令派出鎮軍將軍胡嵩代理前鋒司令官,但是要等各路軍隊集結完成之後才真正出兵。殊不知,時機稍縱即逝,司馬保大可以分讓部隊分批出動,然後約定地點集合。當然了,消極備戰往往就是這種情況,能拖就拖,能避就避。
但長安的司馬鄴已是到了避無可避的地步,敵人節節逼近,眼看長安不保。
值此危機關頭,涼州兵團終於再次出動,步騎兵共計五千人帶著補給品向長安進發。
涼州在過去的時間多次救援京城,但這一次顯得尤為重要。
314年5月20日,涼州州長、西平郡公張軌,在與病魔鬥爭多年之後,終於不堪重負,與世長辭,享年59歲。他生前確實有自立的意向,但卻隻是一種保險措施,是為了在國家無法援救的情況下可以有一片安身之地,而且他終其一生對晉王朝殆精竭慮,舉國的地方要員們論對國家的貢獻,無人能出其右,單就兩次援救洛陽於危難,已是天大的功績。等到長安朝廷組建,他也曾帶病做出派兵救援的決策,並多次進獻城中所需的補給。
評價一個人不隻是要看他的言談和思想,更多的是體現在其行動上麵,即便說的天花亂墜,但沒有切實的行動,都是枉然;即便聰明絕頂,思想超前,但不能付諸實踐,仍是水中望月,霧裡看花。
張軌平時想了什麼說了什麼對於晉王朝而言固然重要,但他的行動卻是更關鍵的,沒有他的努力,或許匈奴人早就踏平中原了。
可惜人皆有生老病死,張軌終究還是走了,他的兒子張寔暫時代理了他的官位,幾個月後被朝廷正式加封涼州軍區司令長官、涼州督導官、西平公。
張寔很好地繼承了父親的忠義,就在315年長安危難之際,他部下的軍士張冰在巡邏時撿到一顆印信,發現上麵刻著“皇帝行璽”,於是萬般驚喜地獻給張寔,並和同僚們力勸張寔早作打算。張寔當即把印信收起來,派人送往長安,並嚴厲地批評了張冰。
進入316年,司馬鄴終於在萬分艱苦的條件又度過了一年,而這多虧了涼州的援助,因此司馬鄴於本年再度提升張寔為陝西軍區司令長官,並任命他的弟弟張茂為秦州督導官。陝西即“陝以西”,漢趙政權的石勒被劉聰封為陝東督,也就是“陝以東”,“陝”在今天陝縣境內,在當時是分割東西部的界線所在。
因為涼州外援的介入和平陽城的內亂,劉曜最終沒能繼續攻打長安,長安城暫告安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