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枋頭落敗成了桓溫一生的痛點,為了掩飾,他把責任全推給豫州督導官袁真,指控他不能鑿開石門,才使軍糧不繼,上疏免除袁真的官職,貶作平民,同時也免除冠軍將軍鄧遐的官職。
外人或許真的被他迷惑了,但當事人卻深知其中的原委,袁真心裡不服,也上疏指控桓溫,認為他指揮不利,才釀成慘劇。
這時的東晉朝廷已完全落入桓溫之手,建康當局自然是無視袁真的指控,而是直接下詔書將其貶謫。
袁真更加怒不可遏,於是據守壽春叛變,並呈上降書投奔前燕,同時又派使節向前秦投誠。
桓溫吃了敗仗,處境固然不利,但前燕慕容垂雖幫助國家擊退了東晉的侵略,仍舊難逃猜忌的厄運。
實際上,因為慕容垂立此大功,慕容暐雖對他的印象略有改觀,但慕容評對他卻是越發妒嫉,生怕搶了自己的風頭,於是處處與他作對。
戰後慕容垂奏請對立功的將士論功行賞,但慕容評擔心這些人感激慕容垂,而對他死心塌地,所以把奏章擱在檔案裡麵,不聞不問。後來慕容垂屢次請求,甚至跟慕容評在金鑾殿上,當著慕容暐和群臣的麵發生爭執,慕容評仍舊死鴨子嘴硬,聲稱沒有接過這樣的奏章,更無理指責慕容垂的不是,慕容垂這小爆脾氣哪能忍氣吞聲,兩人險些拔刀相向。
慕容評終於動了殺心,原本隻是想打壓慕容垂,但現在發現自己已經完全控製不住他,若不提早滅口,一定會成為大禍。
可足渾太後也一向討厭慕容垂,把慕容垂掃平侵略的戰功,評價得一無是處,慕容評於是聯合她準備將慕容垂誅殺。
已故太宰慕容恪的兒子慕容楷和慕容垂的舅舅蘭建,得到消息後都警告慕容垂“對方已準備趕儘殺絕,最好先下手為強!隻要除掉了慕容評和慕容臧,其餘的人都無作為。”
慕容垂雖然惱怒,仍舊不忍出手,焦慮地說“骨肉互相殘殺,而我領頭作亂,寧願一死,也不忍如此啊!”
二人不甘心,繼續遊說“太後心意已定,大禍即將臨頭,你就算要以死明誌,難道要讓家族的人一起受牽連嗎?你一死,他們勢必難以活命。”
慕容垂黯然,想了好一會才說“一定無法挽回的話,我寧願出京躲避好了,其他的辦法全不考慮,你們不用再勸了。”
他雖這麼說,心裡卻也知道前途難料,內心十分憂愁,但又不敢告訴他的兒子們,成天歎聲歎氣,麵色如土。
世子慕容令發覺不妥,問道“父王近日麵色沉重,是不是因為主上年紀還小,皇家師傅嫉妒賢才,你的功勞越大,威望越重,他就越是猜忌?”
這話一針見血,慕容垂歎道“是啊,我竭儘全力不顧性命,擊破強大的賊寇,隻想保衛家國,怎麼知道大功告成之後,反而連個容身之處都沒有!你既看出我的困境,有什麼建議?”
慕容令鄭重地說“主上微弱,把國家大權交給皇家師傅,一旦大禍爆發,勢如閃電,為了保全家門,爭取生存,而又不違背大義,不如逃到龍城,用最卑微的言辭,上奏請求恕罪,等待主上明察,希望他們能醒悟過來,那時得到允許再回首都,這是幸運中最大的幸運。如果行不通,我們對內鞏固前代,對外結納各個夷族,南方把守肥如要塞,用以自保,這是第二條路。”
慕容垂深以為然,於369年11月,上疏請求批準前往大陸狩獵,然後改穿平民的衣服,秘密逃出鄴城,準備投奔龍城。
一行人走到邯鄲時,慕容垂最小的兒子慕容麟,因不滿父親對慕容令的偏愛,居然乘機向鄴城告發,慕容垂的左右侍從因為畏懼難料的災禍,匆匆逃開了,慕容垂也是受驚非常。
慕容評得到消息,立刻奏報慕容暐請求出兵鎮壓,慕容暐便派出西平將軍慕容強率精銳部隊追趕,一直追到範陽,慕容令親率部隊斷後,慕容強一時不敢逼近。
正值黃昏,慕容令對慕容垂說“本來打算據守故都,保全家門,但事情既然泄露,原定的計劃已沒有時間實施,聽說苻堅正在招請天下豪傑,不如前往投靠。”
慕容垂因為小兒子的背叛,而久久不能回神,淒然說道“事已至此,也沒有什麼辦法了。”於是讓大家四散分開,清理了逃亡的蹤跡,然後沿著太行山麓,秘密返回鄴城,暫時躲藏在後趙的顯原陵,再派人把家人全都集合起來,就準備向前秦逃奔。
不想意外發生了,一幫人剛剛藏好,忽然有打獵的數百人騎馬經過,從四麵八方向墓園逼近,慕容垂發現自知一定擋不住,逃跑已無路可逃,情勢十分危急。
就在所有人都做好赴死準備的時候,數百名騎馬獵人的獵鷹,霎時間全都飛走,獵人們便策馬追趕,然後越追越遠,危機竟得以化解。
慕容垂驚魂甫定,於是宰殺白馬,祭祀上天,跟追隨他的人盟誓。
臨行前,慕容令提出了驚人的建議“慕容評嫉賢妒能,誅殺陰謀泄漏之後,人心無不憤怒怨恨,現在鄴城之中,沒有人知道你在什麼地方,應該趁他們沒有防備,發動突擊,奪取政權將易如反掌,事成之後再改革弊端,選拔人才,把政治納入正軌,輔佐主上,保衛家國,這是最大的功業!現在正是天賜良機,不可放棄,隻需給我幾十個騎兵,就足把大事辦妥!”
慕容垂經過這一係列的變故,已沒了當初的鋒芒,行事也更穩重,拒絕了這次奪權的機會,毅然決定領軍西上投奔苻堅。
千裡迢迢投奔敵國,前途依舊難料,究竟是去去留,許多人都是心裡打鼓,十分糾結,慕容垂的另一兒子慕容馬奴,就打算暗中逃回鄴城,慕容垂為了讓大家堅定決心,含淚斬了慕容馬奴,表示永不回頭,然後繼續前進。
慕容評早已在國內散布通緝令,慕容垂一行人抵達河陽時,被黃河渡口的官員發覺,禁止他們行動,慕容令二話不說就殺掉渡口官員,帶頭強渡黃河。
經過好一番周折,終於到了洛陽,這時同行的人有慕容垂的正室段夫人,兒子慕容令、慕容寶、慕容農、慕容隆,侄子慕容楷,舅父蘭建,以及宮廷禁衛官司令高弼,都是極親近的人,大家一起投奔前秦,唯獨隻留下王妃小可足渾氏一個人在鄴城。
小可足渾是可足渾太後的妹妹,當初與慕容垂結姻本是出於極卑劣的政治目的,現在慕容垂終於解脫了,為了夫妻情份,並沒有取她性命,已算是仁至義儘。
一行人逃離了洛陽,前燕的城防司令吳歸仍舊窮追不舍,一直追到文鄉,慕容令擔心吸引前燕更多兵力,於是留下斷後,奮然將其擊退,這才完全脫離了前燕的魔爪,即將投進前秦的懷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