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的濟南郡便成了魏軍的第一個目標,濟南郡長蕭承之,雖然率數百人頑強抵抗,但敵眾我寡,局勢萬分凶險,將士們人心思變。
蕭承之臨危不亂,學起了三國時期的諸葛孔明,讓部隊隱藏起來,然後大開城門,準備來一招空城計。
部屬們都表示擔憂“賊寇人多勢眾,怎麼可以輕視他們?”
蕭承之說“我們據守一座被拋棄在敵人後方的孤城,局麵何其凶險,如果再暴露力量單薄的弱點,定被敵人屠殺,唯一的希望就是擺出強大姿態,等候變化,也許有一線生機。”
魏軍果然被這種虛虛實實的部署迷惑住了,一時不敢大舉入侵,為郡中官兵爭取了寶貴時間。
這時拓跋燾已經攻克平涼,逐漸把兵力集中到對付劉宋的東部戰線。
11月中旬,北魏壽光侯叔孫建、汝陰公長孫道生,接到中央的號令,一起渡河南下,加入到瓜分劉宋的隊伍之中。
劉義隆一直密切關注著前線的動向,得知北魏援軍不斷南下,當然不能服軟認輸,立即加授征南大將軍檀道濟為北伐軍總司令官,率軍攻擊北魏。
檀大將軍可謂臨危受命,如果這次不能頂住北魏的進攻,拓跋燾極有可能趁著西部大勝的餘威,長驅直入,威脅劉宋的京畿重鎮,即便最後化險為夷,對於國家仍是巨大的打擊。
作為國家的第一名將,檀道濟的作為,無疑成了國人囑目的焦點,也是大家的希望所在。
431年正月15日,準備充分之後的檀道濟,從清水逆流而上,率軍援救岌岌可危的滑台,接下來二十多天的時間裡,與魏軍展開大小三十多次會戰,一麵作戰,一麵向前推進,捷報頻傳,不久便抵達曆城。
果真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檀道濟的加入,一掃劉宋敗退的陰影,極大提升了將士無的信心。
叔孫建不斷被擊敗,便轉變思路,派輕騎兵發動遊擊戰,出沒在宋軍前後,大肆焚燒糧食草料,以此阻止檀道濟的攻勢。
此舉果斷奏效,宋軍糧秣漸漸缺乏,不能繼續推進,攻勢嚴重放緩,救援滑台的計劃也被迫延期。
就是延緩的這段時間,已足夠發生點什麼了。
安頡和安南大將軍司馬楚之,既沒了後顧之憂,便全力攻打滑台,拓跋燾不久又加派楚兵將軍王慧龍增援,於是滑台城徹底陷入魏軍的重重包圍。
滑台守將、宰相府參謀次官朱修之,已苦苦支撐了數月,糧食都吃完了,隻能與士卒在城中烤老鼠充饑,但為了等待檀道濟的援軍,仍舊不拋棄不放棄。
遺憾的是,檀道濟遲遲未能趕到,無論朱修之還是其餘將士,精神都飽受摧殘,並終於崩潰。
2月10日,滑台淪陷,朱修之和士卒一萬多人,全遭俘虜。
消息傳得很快,檀道濟的大軍距離滑台仍有一定距離,糧食也快吃完,如今又得知滑台失陷,繼續前進便沒了意義,於是開始從曆城撤退。
之前還能與滑台守軍實現配合,夾擊魏軍,但現在的情況已不單單是撤退了,而是要快速撤退,因為但凡有半點遲緩,都有可能被敵人的騎兵追到,而曆城並無水係可以利用,步兵的機動性是無論如何都比不上騎兵的。
雪上加霜的是,宋軍撤退途中,有些叛逃到北魏的士卒,把宋軍的處境告訴了魏軍,魏軍於是加速追擊。
宋軍本是逃命,得知魏軍正在迫近,更加人心惶惶,軍紀已不能維持,眼看就要崩潰。
值此生死存亡之際,檀道濟為了迷惑敵人,趁夜讓士卒把沙子當作糧食,一鬥一鬥的量,一邊量還一麵高聲報數,然後用少數穀米覆蓋在沙堆上麵。
等到天色漸亮,魏軍的偵察兵發現宋營中仍有大批糧食,趕緊回去報告首領,將領們由此都認為之前的降卒是詐降無疑,一時也不敢追得太急。
但宋軍人數畢竟占劣勢,魏軍源源不斷地向曆城集結,局勢仍舊萬分緊張。
檀道濟再施計謀,讓士卒全副武裝,而自己則身穿白色布衣,率領軍隊緩緩南下,以此宣示底氣十足,無懼無畏。
這種方法真是屢試不爽,因為沒人敢輕易拿性命作賭注,雖然魏軍剛剛吃了蕭承之的大虧,但這次仍舊不敢貿然逼近,反倒稍稍後撤以觀察變化,檀道濟領軍走了一段之後,緊抓機會,趁敵人還沒回過味來,迅速撤離戰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