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太武之治_憤怒的兩晉南北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55章 太武之治(1 / 2)

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西北方的北涼和吐穀渾,一直坐觀宋魏相爭的成敗,然後再選擇自己的立場,到了431年,隨著西秦和胡夏的覆滅,劉義隆也铩羽南歸,顯然他們已經做出了選擇。

8月7日,沮渠蒙遜派兒子沮渠安周,前往北魏充當人質,以表明歸附的忠誠態度。

相隔沒幾天,慕容慕璝派顧問官到北魏呈獻奏章,表示願意獻出之前俘獲的胡夏皇帝赫連定。

不管二人以前是什麼態度,對北魏有什麼看法,對年輕的拓跋燾又持何樣眼光,此時,無論北涼還是吐穀渾,都被北魏的軍威震懾到了,唯一要做的隻是和對方保持友好關係,以躲開兵戎相見的命運。

拓跋燾正在休兵養民,對此當然表示歡迎,先是在平城直接向吐穀渾的使節宣讀詔書,任命慕容慕璝為最高統帥、封西秦王,接著鄭重地選派使節向北涼報聘。

北涼的實力到底比吐穀渾要雄厚得多,沮渠蒙遜更是縱橫河西三十年的大佬級人物,拓跋燾不敢怠慢。

崔浩推薦了政府行政官李順擔當此次出使北涼的使節,拓跋燾於是擢升李順為祭祀部長,帶著詔書前往任命沮渠蒙遜為高級谘詢官、西域羌戎軍區司令長官、涼州州長、涼王,采邑包括武威、張掖、敦煌、酒泉、西海、金城、西平七郡。

封爵詔書是這麼說的“涼王的盛衰存亡,命運與大魏合為一體,同升同降,北至荒涼不毛之地,南至上庸、岷山,西至昆侖山,東至河曲,在這個範圍內,如果發生叛亂,涼王應立即討伐,以輔佐皇家。涼王可以設立文武百官,代表皇帝執行任命,還可樹起天子旗幟,無論出入都可戒嚴淨街,依照西漢初期各親王特權的前例。”

沮渠蒙遜未必對這種待遇十分歡喜,但能和北方霸主和諧相處,總是不錯的開端。

北魏發展到這個階段,拓跋燾大可以好好放鬆一下了,劉宋暫時構不成威脅,後方的兩個國家也都俯首稱臣,短時間不會爆發衝突。

但拓跋燾到底還是不肯休息,軍事外交工作處理妥當,開始專心打理內政了。

內政工作比對外征伐並沒有輕鬆到哪裡去,好在北魏名臣不少,在這方麵起了不小的輔佐之功。

拓跋燾也是明白人,於9月13日,加授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長孫嵩為柱國大將軍(曆史上第一個柱國大將軍),擢升左高級國務官崔浩為宰相,征西大將軍長孫道生為最高監察長,以表彰三人的功勳,勉勵他們更加努力工作。

長孫道生是長孫嵩的侄子,不但家族背景顯赫,個人修養也極是了得,生活中節儉慣了,一個熊皮做的遮泥障(用來遮住馬身),數十年不曾換。

拓跋燾曾讓皇家樂隊做一首對百官的讚歌,提到朝中的這三個大佬時,這樣說“智如崔浩,廉若道生。”

十幾天後,拓跋燾在崔浩等人的建議下,在國內下發詔書“而今兩個盜匪集團,分彆被擊敗消滅,我們將暫時停止戰爭,發展文化教育,完成從前被忽略的事,物色民間的智士賢才,建設國家。”

北魏的製度雖比不上漢人王朝那麼成熟,但人情是無論如何都免不了的,招才令下達之後,當然還是以官宦家族舉薦的人才居多,李順的堂哥李靈,和崔浩的外甥盧玄,就是此時被提拔起來的。

幾個月下來,各州保薦的人才多達數百人,拓跋燾依他們各自的能力分彆委派官職。

當時崔浩打算嚴格執行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製,辯明官員的出身和姓氏高低,盧玄勸他說“創建新製度,改革既成的規章,都必須把握適當的時機,歡迎這項決定的,能有幾人?應三思而行。”

崔浩驕傲慣了,隻要是認定的事情,就非做不可,而且容不得半點批評,拒不接受外甥的提醒,最後果真因此得罪了許多人。

之前因為過於鋒芒畢露而得罪鮮卑人,這次實行九品中正製,則又得罪了大批漢人,崔浩的智商當然是極高的,可這情商就略感抱歉了。

鮮卑人都是遊牧出身,富貴不過兩三代的事,所謂的等級影響並不太大,而漢人則不同,長久以來形成的尊卑觀念,可謂根深蒂固。

北魏政權之所以吸引許多漢人中的有識之士前往報效,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在於北魏是個胡人政權,並不看重家族等級,這也是相比漢人政權(東晉、劉宋)最大的優勢。

寒門家庭的許多人才,在南方是絕無可能有出頭之日的,相反,他們在北方卻能做得風生水起,左右逢源。

這麼多年過去了,在許多人心裡,也許已經把自己早年的悲慘命運忘掉了,漸漸相信了眼前的景象,認定自己也是豪門。

然而一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一樣,突然打在他們頭上,國家竟要嚴格界定家族等級。

或許被貼上標簽也不影響既有的成就,但這種遭人指指點點的待遇,顯然是絕大多數人不希望得到的,尤其那些滿懷信心想要上位的人,九品中正製無疑切斷了他們的上進之路。


最新小说: 我的人生手帳 卡創世紀:我的卡組價值百億 列車長的升遷之路 詭異:我家惡靈吃不飽 洪荒:我屢出毒計,十二祖巫勸我冷靜! 混沌仙棺 重生廢柴:我養神獸崽崽C位出道 偷偷告訴你,我是大漢皇太孫 HP:當時間重來 快穿:滿級嬌妻專治偏執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