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要登基!
“顧嬤嬤,請轉告公主,一定要學會忍讓。梁帝已經出兵太平縣,夏國得救與否,都取決於她。”
次日早起,顧嬤嬤便借口替蘇眉置辦嫁妝出門,來到了一家售賣布匹的商號裡。這家店鋪老板姓劉,是夏國人,見顧嬤嬤急得不行,他連忙將人引到二樓坐下,勸慰道“賜婚旨意我聽說了,沒辦法,公主隻能嫁,這也是太後的意思。”
顧嬤嬤拍案而起怒道“你可知那吳文定是什麼人?公主金枝玉葉,怎能受此屈辱?”
劉老板搖頭歎息“我在梁國多年,當然聽說過那丞相次子的名聲。你們來之前太後已有密旨,不管梁帝將公主嫁給誰,都要嫁。”
“太後早猜到梁帝會將公主彆嫁?她就這樣任由彆人欺負自己孫女嗎?”顧嬤嬤口不擇言,說完才發覺說錯了話。劉老板知道她對蘇眉忠心,便也隻當沒聽見剛才的大逆之言“嬤嬤,事已至此,您要看開一點,也要勸公主看開。太後說了,公主在夏國是金枝玉葉,可現在到了梁國,不會再有人縱容她,她隻能靠自己。”
顧嬤嬤心痛道“大道理我不懂,我隻知道公主委屈自己來了梁國,梁帝還這般欺負她……罷了,我今天就不該來,走了。”
她轉身怒氣衝衝離開,後麵隔間走出一位老人,劉老板攤手道“彆說她了,梁帝這般欺辱我夏國公主,我都忍不了,這件事到底該怎麼辦?”
老人尋了個位置坐下,慢悠悠喝口茶道“什麼怎麼辦,人在屋簷下,學會低頭吧。公主出嫁和梁國出兵是同一天,你還不懂梁帝的意思?若公主拒絕嫁人,梁國也會拒絕救援的。”
“可那吳文定是……”
“是什麼都不重要,哪怕是隻小貓小狗也必須嫁。”
三天之後公主下嫁,梁國卻並沒有給蘇眉賜下府邸,婚禮就在相府舉行,婚後蘇眉也將住在相府之中。顧嬤嬤和黛黛一左一右扶著蘇眉拜堂,蘇眉是練武之人,耳聰目明,門外看熱鬨的幾個婆子偷偷閒話都被她聽在耳朵裡。
“咱們二少爺果然有福氣,說了那麼多次親事都不成,這下好了,竟然娶上了公主。”
“你懂什麼?這是夏國公主,是來和親的,陛下呀沒看上,這才塞到我們相府來。”
“聽說這夏國公主長得醜,不然啊,二少爺哪能輪上這好事?嗬嗬……”
幾個人笑成一團,蘇眉拜完堂被人推著進了洞房,再聽不見她們說什麼,皺了皺眉,隻得暫且放下了。新房內坐定後,蘇眉迫不及待自己掀開了蓋頭叫道“怎麼這麼多禮數?累死我了,比練功還累。”
顧嬤嬤與黛黛神色都有些不好,蘇眉了然,問道“怎麼?都耷拉著臉做什麼?有什麼事說,我受得了!”
黛黛看一眼顧嬤嬤,帶了哭腔道“那位吳公子,他,他好像真的是……”
“是什麼?彆吞吞吐吐,說。”蘇眉一直蒙著蓋頭,拜堂的時候隻覺得身邊人太安靜了些,倒沒發現新郎有什麼問題。顧嬤嬤歎口氣,坐到蘇眉身邊道“公主,這幾天奴婢找人打聽過。聽說這位丞相府的次子吳文定,很小的時候有人給他算命,說是有狀元之才,所以這些年一直在家讀書。但很奇怪,他今年已經二十有五,卻從未參加科考,也一直不曾議親,妾室通房一個沒有,聽說、聽說他是……”
“到底是什麼,你們想急死我啊?”蘇眉早就猜到這樁親事不對勁,黛黛“哇”的一聲哭起來,撲在蘇眉身邊抽泣道“公主,那位吳公子天生癡傻,他、他是傻子啊……”
“傻子?”蘇眉驀然起身,看一眼顧嬤嬤,顧嬤嬤十分難堪,點頭道“是真的,本來奴婢還不信,可剛剛拜堂的時候瞧得清楚,果然是癡傻之人。”
蘇眉努力按捺住心中怒氣,冷笑道“梁帝,他竟如此羞辱我,羞辱我夏國?”
顧嬤嬤也哭起來“公主,事到如今,你也隻能認命了。奴婢聽說,今天也是梁國出兵的日子,梁國派出了五萬精兵救援太平縣,一定可以幫助擊退申國進攻。”
蘇眉喃喃自語“出兵,出嫁,選擇同一天。我若不聽話,就不出兵救援夏國了,是嗎?”
顧嬤嬤伸手想扶蘇眉,蘇眉卻挺直了胸膛,重新坐下去道“彆哭了,不要讓梁國看輕了我。想羞辱我,想看著我痛哭流涕?我偏不如他們的願。”
黛黛傷心道“吳公子是傻子,公主也嫁嗎?”
“嫁,為什麼不嫁,我不就是來嫁人的嗎?誰都一樣。”蘇眉冷笑不止,顧嬤嬤正要說話,新房門被推開,一群人簇擁著新郎進來,喜娘的聲音又尖又刺耳,咯咯笑道“快,新郎要掀蓋頭了,快來鬨洞房啊……呀,你怎麼自己把蓋頭掀開了,快戴上快戴上,太不吉利了。”
蘇眉冷冷瞥她一眼,再看一眼旁邊被人扶著、神色有些迷茫的新郎。嗯,長得不醜,甚至還算俊朗,隻是一臉癡呆像,一看就是個傻子。喜娘還在叫著讓人給蘇眉蓋上蓋頭,蘇眉哼了一聲,淡淡道“不必麻煩,本公主不喜歡熱鬨,也討厭鬨洞房,都給我出去。”
“哎你這新婦也太不懂規矩了,咱們相府……”一個濃妝豔抹的老女人想上前教育教育蘇眉,黛黛自小卻也跟著蘇眉學過幾天功夫,力氣比一般人大,輕輕一推就將她推了個踉蹌,嗬斥道“大膽,公主麵前,誰敢無禮?都給我滾出去。”
老女人差點氣炸了肺,大呼小叫奔出門去告狀,喜娘見勢不對早就溜了,其他人也紛紛逃走,新房內一時隻剩下蘇眉主仆三人和新郎吳文定。吳文定對剛才發生的一切無動於衷,隻滿臉好奇打量著蘇眉。蘇眉也打量著他,歎了口氣,搖頭道“罷了,黛黛,服侍吳公子更衣,今晚就讓他睡床,我跟你擠一擠,睡外間的暖榻吧。”
“是,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