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聶偉平是中國足球的超級球迷,當前如火如荼的甲A聯賽正在使用轉會摘牌製度,所以中國圍棋以此為參照,打算借鑒一下。
但汪羽覺得甲A聯賽的選秀摘牌完全是舊時代糟粕,他所知道的是後邊都不這樣搞了。
NBA的選秀製度說起來相對合理,但因為是第一年沒成績排名,而且圍甲聯賽可是有升降級的,任何想擺爛控分的隊伍,一不小心降級就搞笑了。所以也不能完全照搬。
第一年市場完全開放也不合理。汪羽理解體製內很多阻力是不可抗的,對此他前邊一個人的時候就思量過這個問題,如今老聶和陳築德問起,他正好拿出來說道說道。
“我覺得吧,保留3個名額,再來摘牌不是不行。”汪羽才說一句,陳築德就麵帶喜色的不住點頭,然而汪羽話還沒說完。
“但在保留3個名額的前提下,允許每隊有2個轉會名額。”汪羽解釋道:“就是允許各俱樂部之間棋手相互流動。”
“哦?”
“詳細說說。”
其實道理很簡單,中國圍棋甲級聯賽,一開始是因為國企改製,棋手編製下放到地方棋院引起的。但這樣的話很多圍棋優勢地區,比如上海、浙江、廣東等棋院就占了很大的便宜。
汪羽記得第一開始的圍甲是允許一個轉會名額,俗稱“內援。”
曆史上,黑龍江隊的汪磊以創紀錄的7萬元轉會到雲南紅,做了圍甲聯賽的第一個轉會選手。
而汪羽提出來的是各地方棋院先保留3個名額,再摘牌3次。待隊伍成型後,每隊2個“內援”名額和1個“外援”名額,再來協商。並建議把報名人數擴大到7人,這個名額可報可不報。
另外汪羽提議,允許有實力的女棋手上場比賽。但因涉及到了搶占名額的原因,被老聶和陳築德一致否決了。
而且第一年摘牌,棋手按等級分排列,各俱樂部抽簽。至於轉會則需要俱樂部之前協商好才算有效。另除了轉會費之外,再繳納20%手續費到中國棋院。
還是那句話,要讓花錢的大爺們花得高興,花得爽,才是核心。
“按你這樣說,經過地方棋院保留名額和摘牌製後,無人問津的棋手怎麼辦?”在汪羽詳細講了二十分鐘後,陳築德提出了他的問題,作為院長,他總是喜歡從全局考慮。
汪羽兩手一攤:“很簡單啊,優勝劣汰。以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說,他們被淘汰了。”
陳築德有點不忍的問道:“這好嗎?”
“這有什麼不好。打個比方吧,就拿我熟悉的成都棋院來說。”汪羽腦子裡整理了下,給陳築德解釋道:“7月開始,成都棋院名下會有宋學林、鄭洪、王園、黃德新、陳安琪、餘方、李良、柳溪、楊壹這些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