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曆看來,他已經得到了問題的答案,所以景玄大師說什麼,已經不重要了。
“好的,朕知道了,今日與景玄大師的交談,讓朕很有收獲,景玄大師可以回去了,之後如果朕做出了決定,還請景玄大師相助於朕,為朕主持祭祀大典。”
“老道……遵旨!”
景玄大師咽了口唾沫,總覺得剛才弘曆的表態有點奇怪。
這老皇帝……
該不會真的準備用他的血來寫符文然後向上天禱告吧?
到時候萬一什麼都沒有發生,可如何是好?
我是不是說的太多了一點?
景玄大師帶著一絲絲不祥的預感離開了皇宮。
而弘曆在景玄大師離開之後,則彆有深意的找來了和珅。
阿桂和福長安都死了,慶桂又在外麵當官,京師裡的軍機大臣隻剩下和珅、王傑和董誥三人,王傑和董誥又是漢臣,乾隆放心不下,隻能把唯一的滿臣和珅喊來。
等和珅來了以後,弘曆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和珅,和珅聽後,先是大驚失色,接著又滿腹狐疑。
要說他不信命,倒也不能這樣說,和珅崛起到現在,經過官場浸染,多多少少也對宿命之類的有所看法,但是南洋惡蛟欲奪取大清龍脈這個說法,實在是有點聳人聽聞。
照這樣說,整個蘭芳和大清的戰爭,壓根兒就不是什麼人和人之間的對抗,而是大清真龍與南洋惡蛟之間的玄學鬥爭?
偏偏這樣的說法還真有那麼一點意思。
和珅自己也覺得奇怪,怎麼從乾隆五十年開始,大清就天災**不斷?
那可是大清皇帝登基五十年的大國慶,怎麼能慶典剛一結束就各地災難頻發呢?
仿佛整個大清的國運都在那一刻徹底消耗殆儘了一樣。
當時,和珅也知道朝廷內外有不少人都在私下裡談論這件事情,還真有人說什麼今上氣運消耗殆儘,大清是時候應該更換帝王了。
和珅對這樣的說法當然是深惡痛絕。
彆人不知道,他還不知道嗎?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在崛起的過程中得罪了很多朝廷權貴,沒有弘曆的信任和任用,他根本走不到今天,所以一旦弘曆不再是皇帝,他的權勢也必然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原本他還想讓自己的兄弟和琳發揮一點能力,給自己當外援,結果沒成想和琳居然死了。
傷心之餘,他也感到了深深的憂慮,他很擔心,如果弘曆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新帝登基了,他還能接著享有如此巨大的權勢嗎?
從根本上來說,和珅的權勢有一大半都是建立在弘曆信任他的基礎之上,所以他自然而然是個全心全意付出的保皇黨,為了確保弘曆的地位不受動搖,他能豁出去做很多事情。
哪怕是聽上去很玄妙的事情。
因為蘭芳軍隊確實退兵了,至於殺傷有多少弘曆不敢保證,但是劉秉恬確實打了勝仗,蘭芳軍隊已經退回了天津地區。
現在他這樣說,那個什麼景玄大師也這樣說,搞得弘曆似乎都已經相信了這個說法。
而且弘曆的理由也非常簡單。
他做了五十二年的皇帝,五十二年的辛勤付出,把整個大清經營的井井有條,經濟昌盛,國力強盛,不可能被人家一推就倒。
要不然之前那麼多強大的敵人是怎麼被他們消滅掉的?
難道就蘭芳這個域外小國如此強悍?
弘曆說什麼也不信。
唯一的理由,就是妖術,這個蘭芳小國是一個使用了妖術發展起來的小國,就是那頭南洋惡蛟可以扶持起來的妖國,若非如此,他絕對不可能把天朝上國逼到這個地步!
和珅想想覺得也挺有道理,彆的不說,大清那麼多年走過來確實是不容易,各路敵人紛至遝來,每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但是那麼多年來,大清還是穩如泰山,沒有出現過什麼大的動亂,當年準噶爾那麼強勢,不還是化為地理名詞了嗎?
所以說這裡頭顯然是有貓膩的。
正常的說法解釋不了,就隻能從一些不那麼正常的角度去考慮,和珅慢慢的有了一些動搖的想法,開始正兒八經的懷疑蘭芳確實是一個“妖國”。
不然,自己這種深深的無力感、挫敗感還真是無處傾瀉了。
“皇上,若果然如此,該如何應對這蘭芳妖國呢?”
和珅麵色謹慎的詢問道。
弘曆沉默了一會兒,把景玄大師告訴他的應急之法和根除之法告訴了和珅。
和珅聞言大驚。
“皇上龍體尊貴,怎可破龍體取血?”
“若非萬不得已,朕也不想冒這個險,但是如果真的到了必要的時刻,朕也不得不做此打算。”
弘曆緩緩道“而且,和珅,朕還有一個事情要交給你去辦理。”
和珅點頭。
“皇上請說。”
“朕懷疑,蘭芳妖國起兵作亂並非是毫無準備和依仗,蘭芳妖國有極大的可能在動兵之前就與我大清內部的亂臣賊子沆瀣一氣,有了勾結。”
“這……皇上從何而知?”
“這也是景玄大師的推測。”
弘曆眯著眼睛道“那南洋惡蛟雖然妖力極強,但是我大清乃真龍之國,等閒之輩不得輕易從外部影響我大清,之所以從乾隆五十年開始大清災難不斷,一定是有人從內部配合那惡蛟,叫那惡蛟能夠施展妖術,影響龍脈!”
“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