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清的朝廷還在、永琰還在做皇帝的時候,內蒙古和烏裡雅蘇台地方還有不少帶清官員和駐軍,蒙古諸王公還能勉強和當地晉商勢力合作。
且帶清還控製著大同以南的大半個山西,晉商們的老家也在控製之下,所以旅蒙商人們還擺出一副帶清忠臣的模樣,出錢出人出力,想方設法解除帶清的困難。
但是在趙學寧發動北伐、消滅帶清小朝廷之後,隨著永琰被抓、帶清覆滅的消息傳到內蒙古和烏裡雅蘇台地區,當地的局勢就發生了巨變。
首先就是掌控在帶清勢力之下直接接受統治的內蒙六十一旗,這六十一旗還好說,畢竟是帶清自己人在管理,更直接接受八旗製度管理,更像是帶清自己人,之前幫助帶清南下作戰的蒙古馬隊就主要來自於這六十一旗。
但是這六十一旗在與蘭芳的戰爭之中損失慘重,好幾萬騎兵喪儘,勢力大衰,以至於京師被攻克之後,這六十一旗基本上喪失了進一步組織軍隊進攻的能力,僅剩下自保的一點點力量,甚至連自保都不一定。
至於烏裡雅蘇台地區,因為烏裡雅蘇台將軍和綏遠城將軍響應西安小朝廷的號召而率領主力駐軍返回,當地的帶清勢力也大大下降,僅有一些駐防滿城和小股部隊留守,實際上缺少能繼續威懾當地蒙古盟旗的實力。
帶清覆滅的消息傳來,當地一陣混亂,內蒙六十一旗受到直接管理,那還好說,除此之外的二百零一旗基本上得到消息之後都有了小心思。
彆的不說,他們欠下的那麼多錢就足夠讓他們產生異樣的心思了。
之前欠下的那麼多錢,除了晉商們的追索之外,主要還是因為帶清官方的勢力在幫助晉商們追索,他們沒有辦法,賴不掉,在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隻能想儘辦法歸還。
可現在一個最大的外部強製力沒有了,這些沒有受到帶清直接管理的蒙古部落對於帶清到底有多少忠誠度也不好說。
但甭管忠誠不忠誠,欠下的那麼多錢,他們都真的不是很想還。
而且帶清在蒙古的駐軍也因為之前的蘭芳戰爭而損失很嚴重,基本上喪失了對蒙古族部落的威懾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些已經窮的蕩氣回腸的部落率先產生了一些不好的心思,率先發起了對當地旅蒙商人的劫掠行為。
而這些行為毫無疑問的大大刺激了旅蒙商人團體。
他們不單單在蒙古地區受到威脅而帶清很難對他們提供保護,更是得知老家已經被蘭芳占領了,並且還傳來了蘭芳在山西大搞大清洗的消息。
他們得知山西死了很多人,很多人的老家和家族說不定都已經沒了,成為無根浮萍了。
麵對蒙古和家鄉的雙重打擊,他們真可謂是武大郎防詹姆斯——無能為力,便更是哀天怨地痛哭失聲。
主要因為帶清的一些政策,大部分旅蒙商人是不能帶家眷前往的,他們等於孑然一身在蒙古當地做買賣,做完了買賣賺到了錢還是要回老家去,而現在老家都沒了,他們還能怎麼辦呢?
有些人實在是想家想的要命,也不管什麼生命危險,決定聚在一起跑路返回山西看看具體情況。
這樣的人大部分都是一些小商戶,還沒有賺到很多錢,在外蒙古地區當地並沒有很多的財產,船小好調頭,他們基本上也都走得掉。
於是在帶清被滅了一段時間之後,在整個蘭芳十二年,陸陸續續有三千多號山西晉商小商號返回了山西。
蘭芳在山西執行的政策和全國各地都沒有什麼區彆,主要也都是針對地主豪強豪商勢力集團的打擊,但凡是響應帶清的號召組織團練武裝的都遭到了蘭芳軍隊的嚴峻打擊。
至於那些普通的農民礦工,當然沒什麼好說的,都在蘭芳政府的組織下開始了新的生活。
還有那些城市裡的小買賣人,蘭芳政府當然也沒有威脅,任由他們繼續做自己的小買賣。
那些旅蒙商人就不一樣了。
他們基本上都是在當地有一些家產和地位的中等往上跑的人家,一般人家也根本沒辦法支撐家裡人去蒙古地區做生意,所以這些大地主大豪商往往都為一體,除了極少部分比較老實的接受了蘭芳政府的政策,從而躲過了大清洗,大部分不甘心自己的利益特權受損,對蘭芳政府的政策發起反抗。
這一抵抗,就給了蘭芳軍隊在當地發起大清洗的借口,最後他們基本上都被消滅了,所以這些旅蒙商人返回山西之後,看到已經改變了模樣的家鄉和已經不見蹤影的家人,那叫一個悲從中來。
有些人當即就選擇要和蘭芳軍隊拚個你死我活,直接送了人頭。
有些人則害怕蘭芳軍隊的強悍,又逃回了草原。
這些逃回去的人帶回去的消息則進一步讓整個旅蒙商人團體感到了絕望。
家都不存在了,他們這些人都成了無根的浮萍,再也回不去了。
於是,他們也都和蘭芳政府有了仇怨,根本也不願意再回去,一群人沒有辦法,麵對著如此危機狀況,隻能以大盛魁、天義德和元盛德三家大商號為主,緊急召開了旅蒙商人聯合會議。
會議最終決定尋找當地職位最高的大清官員進行協商,與同樣麵臨蒙古各盟旗反叛威脅的帶清官員聯合起來,組成一個自救組織,集合大家的財力人力物力,組織軍隊一邊對抗蒙古部落,一邊對抗蘭芳軍隊,在夾縫中求得生存。
為此,商戶方麵推舉大盛魁掌櫃秦鉞為代表人前往庫倫尋找帶清庫倫辦事大臣鬆筠一起協商聯手事宜。
值此關鍵時刻,庫倫辦事大臣鬆筠也沒有了之前麵對商人的趾高氣揚。
鬆筠很清楚,目前帶清在整個蒙古地區所剩下來的軍事力量人數已經不滿一萬,在這樣的情況下,彆說內蒙古六十一旗,就算是外藩蒙古二百零一旗當中有任何一旗對帶清有所不滿,都能輕而易舉地在他們的轄地對待清勢力發起攻擊,將帶清勢力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