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北海地區的殖民地被全部拔除的同時,謝峰統領的軍隊也順利從唐努烏梁海地區出發,北上進攻庫茲涅茨克。
庫茲涅茨克守軍不多,被聯邦軍隊突襲之後,很快覆滅,謝峰首戰取勝。
在庫茲涅茨克取得勝利之後,謝峰再接再厲,統領軍隊又很快攻克了托木斯克,再然後轉向東北攻取葉尼塞斯克,隨後攻取了近在咫尺的雷賓斯克,進而南下攻破了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轉了一個圈,謝峰統領的這支軍隊輕鬆毀滅了五個俄羅斯帝國的據點,然後順利凱旋唐努烏梁海。
都說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輕鬆的事情,可是謝峰卻覺得這場作戰實在是有點輕鬆。
此番出擊對於謝峰來說還是有點失望的。
因為他和苗曠、顏維星一樣,本來以為會遇到比較能打的對手,可以讓他們充分展現中華聯邦的軍威,結果對手居然是輕輕一推就能跌倒的廢柴。
如此廢柴的對手,當年帶清到底是怎麼讓他們訛詐走那麼多領土和好處的?
哦,原來帶清也很廢柴啊!
懂了!
不過說實在的,之所以大家夥兒都感覺到俄羅斯帝國的軍力很弱雞,倒也不能怪俄羅斯帝國。
主要俄羅斯帝國的精華都在西線和土耳其帝國、波蘭打生打死,能到遠東地區的都是些loser或者沒有什麼發展前途的人,想著撈一筆就走,從官員到士兵都是如此。
這幫人冒著生命危險來到這裡,難道是為了給祖國戍守邊疆的嗎?
非也。
他們主打一個貪汙、勒索、能撈多少撈多少。
一百多年前那幫家夥多少還有點土匪和探險家的氣質,還能和帶清軍隊打得有來有回。
可時至今日,恰克圖條約都簽了七八十年了,早就和平了,俄羅斯帝國也暫時停止向東擴張了,所以能來這裡的還能是什麼人呢?
反正整個俄羅斯帝國從上到下,從葉卡捷琳娜二世到邊疆的一個小小士兵,沒人覺得中華聯邦真的會派兵北上與他們作戰。
葉卡捷琳娜二世也隻是擔憂,但並沒有真正的做一些準備,否則她在她做出接納晉商集團的決策的時候,就應該派遣一支正規軍和一名有素養的統帥前去負責接應,並且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
但是她沒有。
她的精銳主力一邊暴揍土耳其帝國,一邊兵臨華沙欺負波蘭人,想著分割波蘭的領土,哪有功夫跋山涉水到遠東來?
所以中華聯邦的軍隊輕而易舉的取得了對俄羅斯帝國伊爾庫茨克總督區的全麵勝利,基本上搗毀了伊爾庫茨克總督區,使俄羅斯帝國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和政治力量受到毀滅性打擊。
並且此次出擊,還在當地蒙古人和使鹿部落麵前展示了一下強悍的軍事力量,最終促使這些原住民向烏裡雅蘇台軍區派遣了使者,試圖向中華聯邦靠攏,求取庇護。
蘭芳十三年年底,趙學寧在天京得到了來自遼東軍區和烏裡雅蘇台軍區的捷報,得知北伐戰略完全獲勝。
兩路大軍都取得了勝利,搗毀了俄羅斯帝國將近二十個殖民據點,消滅俄羅斯武裝部隊近兩千人,俘獲了俄羅斯帝國伊爾庫茨克總督區的總督,將這個總督區徹底搗毀,還接連摧毀了數個行政區。
所以嚴格來說,雖然中華聯邦沒有正兒八經對這一地區實施占領,但是從軍事角度上來說,這個曾經屬於蒙元的嶺北行省、眼下的伊爾庫茨克總督區,就屬於中華聯邦的軍事威懾範圍了。
而在這件事情上,苗曠和顏維星不約而同的建議趙學寧對這一地區實施軍事占領,並且進行移民管理。
他們認為由此往北地域廣闊,雖然氣候寒冷,但是這過於廣闊的地方一定會有很多收獲等待中華聯邦去探索,國土這玩意兒誰也不嫌多,能占領為什麼不占領呢?
顏維星還彆出心裁地表示,就算極北之地不去占領,蘇武牧羊曾經的北海也必須要予以占領。
不僅要占領,還要立碑紀念蘇武的氣節,將北海打造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後教育年輕人也能把他們帶到這裡來接受熏陶,不是嗎?
弘揚北海精神、樹立愛國典型!
多好的口號!
趙學寧對此很是讚同,感覺顏維星這小子還有點搞宣傳工作的能耐。
於是他回信給兩人,讓他們定時組織軍隊巡邏他們征戰的地區,時刻警惕著俄羅斯帝國可能卷土重來的趨勢。
另外,趙學寧便在天京召開國務委員會,準備就恢複蒙元時期嶺北行省控製區域的計劃進行提案。
在趙學寧看來,這裡雖然距離遙遠且氣候寒冷,但是也有較為豐富的資源和廣大的農業耕種用地,以前的中華王朝沒能成功利用這裡,但是有了鐵路加持之助,中華聯邦政府就能妥善利用這些地方展開建設了。
但是國務委員會當中有不少人都認為那塊土地雖然廣闊,但是那邊的氣候過於寒冷,人口稀少,農業價值不會很高。
且大部分地區都沒有開發,若要開發就需要注入重金,還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安排移民,到時候人去了,錢花了,未必能得到想要的。
他們認為這樣做是不合適的,趙學寧應該妥善思量。
把北海收回來也就算了,那畢竟是一個大湖湖,裡麵還有魚,也能放牧,多多少少算有點效益,但是重建嶺北省,投入過大,風險過高,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支持。
於是在國務會議上,趙學寧慷慨陳詞。
“這樣好的一塊地盤,我們不去占領,就會平白無故送給俄羅斯,大清犯下的錯誤,難道我們還要再犯一次嗎?現在看上去是苦寒之地,未必永遠就是苦寒之地,現在認為距離遙遠,未來誰知道能不能朝發夕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