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希望楠楠可以走文藝路線,所以找來很多古今中外的文藝書籍給楠楠做早教,打算把楠楠培養成“天京第一才女”。
趙學寧倒是不反對這個,如果安妮真的能把楠楠培養成一個才女,趙學寧也是挺高興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趙學寧總覺得安妮的計劃不會輕易成功。
尤其當趙學寧發現四歲的楠楠最喜歡和八歲的平西一起玩弄棍棒、喊叫跑跳的時候,他就更加意識到了這一點。
不過這話他不敢對安妮說,生怕安妮知道了要把平西的腿給打斷。
與活潑好動的楠楠相比,她的雙胞胎哥哥、三子征北才正兒八經的有點文藝氣質,安安靜靜的讀書,安安靜靜的吃飯,安安靜靜的聽音樂,安安靜靜的擺弄家裡的樂器。
不爭不搶,十分安靜。
這種安靜甚至比安東的那種學術型安靜還要安靜,安東遇到學術型問題的時候還是會爆發出學者氣質與人爭論,經常和同學還有學校裡的老師爭論得麵紅耳赤。
但是征北就實在是太淡定了一點。
壞了,倆孩子的性格反過來了!
不過說到底,趙學寧也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隻要孩子們不去參與到軍事和政治事務當中,他就覺得很不錯了。
對此,安妮沒什麼看法,但是早已過上退休生活的倒黴老丈人彼得魯斯倒是有點不太認同,他倒是挺希望他的外孫們可以從事軍事和政治,把趙學寧和他的血脈發揚光大。
彼得魯斯作為史上最倒黴也是最幸運的老丈人,在趙學寧不斷擴大基業的同時,也不斷的改變對趙學寧的態度。
一開始是認命般的愛答不理,後麵隨著蘭芳共和國的勢力越來越大,他的態度也越發的軟化。
當然了,作為便宜老丈人,作為安妮的父親,作為事實上的蘭芳共和國建國“第一功臣”,趙學寧對待他自然是非常優容、寬和的。
逢年過節送禮拜會自然不會少,出征在外回來也不會忘記帶禮物,並且讓安東、平西這些孩子經常過去竄門,加上老丈母娘的勸說,蘭芳五年左右,趙學寧和彼得魯斯實際上就已經和解了。
那之後趙家的家庭氛圍就變得更加寬鬆了,彼得魯斯在得知自己被自願的成為了蘭芳公民之後,也就斷了一切念頭,放棄了返回故鄉,打算從此安安心心的做一個蘭芳公民。
趙學寧北伐帶清前夕,彼得魯斯出乎意料的在家庭聚會上表示了對趙學寧的認同,表示趙學寧從來都是一個野心勃勃十分善於隱忍的人物。
當初他能用這份隱忍顛覆尼德蘭在東印度群島一百多年的經營,把他這個末代總督變成共和國公民,那麼這一次,他也一定可以順利顛覆帶清在整個中華大陸的統治。
趙學寧當時正麵臨著內部的巨大壓力,支持他的人不多,反對他的人不少,所以他萬萬沒想到這個便宜老丈人居然會支持他。
當然,對彼得魯斯說的那番話,趙學寧頗有些哭笑不得,不知道彼得魯斯是在罵自己還是在誇獎自己。
或許兼而有之。
不誇張地說,彼得魯斯的支持居然莫名的成為了趙學寧發動北伐的底氣之一。
其後的歲月裡,趙學寧率領麾下群猩高歌猛進,顛覆帶清,收拾了弘曆,成建製的鏟除了旗人,成功建立中華聯邦,從一個小國領袖一躍而成中華聯邦大總統,權勢熏天。
彼得魯斯也不得不在家庭聚會上屢屢感歎自己輸的不冤。
連龐然大物一樣的帶清都不能抵擋趙學寧前進的步伐,就更不要說自己和小小的東印度群島以及更加倒黴催的尼德蘭聯省共和國。
彼得魯斯隨之徹底放寬了心思,把最後一絲芥蒂也給打消掉了,就此安心的成為了大總統的老丈人,在趙學寧的照顧下過著舒適的退休生活。
中華大地的美麗壯觀景色讓他如癡如醉,他終於可以沒有任何阻礙的享受中華文化之美了。
但是這也不是說彼得魯斯就和趙學寧沒有矛盾了,矛盾還是有的。
就比如孩子的前途問題。
安妮什麼都聽趙學寧的,和趙學寧在基本策略上沒有矛盾,彼得魯斯卻覺得趙學寧不讓孩子們從事軍事和政治是有點問題的。
此次趙學寧好不容易休息了幾天,舉辦家庭宴會的時候,彼得魯斯又和趙學寧在私下裡談起了這個事情。
“我知道你想要鞏固共和的成果,但是我並不認為你讓孩子們遠離軍事和政治就能鞏固共和的成果,以你現在的權勢和地位還有你做的這些事情,我很擔心以後你不在了,安東他們會有危險。
伱不讓他們從事軍事和政治,就等於讓他們失去了保護自己的能力,任何人想要對他們不利也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你啊,就是太自大了,你也不看看你讓多少人家破人亡?你就不怕?”
趙學寧聽了彼得魯斯的話,隻是笑了笑。
“父親,您的想法我是能夠理解的,但是我並不覺得會出什麼問題,就算我不讓他們從事政治和軍事,以他們作為我的孩子的身份來說,以後無論是誰去做大總統,都會好好的保護他們。”
“你總是那麼自信,總是覺得所有的一切都儘在掌握之中。”
彼得魯斯白了趙學寧一眼:“我承認你很聰明,你活著,你天下無敵,可你難道還能預料到你死了以後的事情嗎?我知道你很想表示自己大公無私,但是你未免太不把孩子們的安全當回事了。”
“正是因為我把孩子們的安全當回事,所以我才不讓他們從事軍事或者政治。”
趙學寧歎了口氣,緩緩道:“父親,這個國家是我建立起來的,雖然我一直拒絕做皇帝,但是我能感覺到,這個國家有太重太重的我個人的色彩,根本不可能抹掉。
我一直拒絕獨裁的權力,但是我的一言一行又總是能繞過我們所設定的所有的決策機製,直接成為最後的定論,任何人都可以反對我,但是從來沒有人可以否決我。
甚至可以說這個國家是在我的引導之下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我在這個國家的人們的心裡的位置實在是太重了,我死了之後,如果孩子們從事了政治或者軍事,人們會習慣成自然的把他們當作我的替代品。
孩子們會擁有不符合他們實際閱曆的聲望和影響力,稍微有點差池,就會出現嚴重的後果,而且就算他們可以謹慎的應用這種影響力,但是這種過於龐大的影響力又會讓他們不由自主的走向權力核心。
帝製的影響力尚未完全消失,共和尚未深入人心,屆時,如果當時在任的大總統能夠接受這種情況,接受這個事實,甚至於最後退位讓賢,讓某個孩子成為大總統,那麼我一直想要規避的情況就會不可避免的出現。
如果當時在任的大總統不能接受這種情況,認為孩子們的存在影響了他的權力和地位,那麼很難說他會不會對孩子們做出什麼不好的事情,這兩個結果,都不是我想要看到的結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