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不下去的是邯鄲淳等幾個往日裡廝混在一起的人,邯鄲淳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過來找楊修,就是想要弄清楚,楊修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弘農楊家是什麼地位?居然跑過來給一個毛都沒長齊的人做管家?什麼時候,士人已經這麼不值錢了麼?
“你且辭了這書吏和管家的事務,你我大不了擇地隱居不好麼?何苦乾這丟人的事情。”
是啊,大不了隱居,難道還會殺了自己不成?自己等人若真的隱居了,日後哪怕曹丕真的上位了,也不好再對自己等人動手。
“子叔,此乃修個人的選擇,你等還是不要過多乾預了。”
此刻的楊修,每日裡都是忙得腳不沾地,見邯鄲淳也難得抽出時間。邯鄲淳看著粗布衣衫的楊修,心中有些不忿。
楊修此時也頭大,因為一開始就要全麵管這麼多的俗務,讓他也沒有辦法脫身。原先自己想著,雖然是書吏,可也隻要陪著曹叡聊聊天,上上課,說點詩詞歌賦,還有古籍見聞就好了,那樣的日子雖然沒有太多的權力,可至少清貴。
可曹叡卻不給楊修這樣的機會和日子,每日裡總是和一群下人打交道,雖然府上的這些下人們都老老實實的,所有的指令下達都能夠儘力去完成,可這真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日子。
“俗務纏身,沒辦法。”
才一天,楊修就有些接受不了,這話出口之時,多少帶著一些怨氣。
“怎會沒有辦法,我說了,大不了辭了這管家的職位,憑著你我兩家的影響,就算真的不乾了,難道還會怎樣?”
“莫說了,子叔兄,我且先坐著。”
一想到自己自願答應了曹叡,結果才做了一天,就想要放棄了,實在不是自己的風格。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自己便再堅持堅持,若實在不行,再向曹叡提出來,若到那時候,曹叡依舊不允許,那自己再請辭也就說得過去了。
不然,隻怕閒言碎語又要飛起,可難道現在就沒有麼?市井之間如今已經流傳著多個版本了。
第一個版本,也是最主流的版本便是楊修跑到了曹叡的家裡做管家這事是曹操逼迫的,雖然這事丟儘了士族的臉麵,可那也是曹操逼的,虧得楊修之前還主持了月旦評這樣的大節目,和曹植這等才高八鬥的人每日裡縱酒高歌,每日裡衣副名士風流的做派,可一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的楊德祖居然就這樣慫了?
屈從於曹操的淫威之下,你時常掛在嘴邊的士人風骨在哪裡?
從事管家這等賤業,平日裡喊得為國為民又在哪裡?
不過是一個貪生怕死之徒罷了。
連帶著,原本對月旦評保持了極大的期望的許多人,也都紛紛以參加月旦評為恥。
因為這事而衍生出來的,許多人覺得曹操似乎又在刻意的消除曹植擅闖司馬門的影響,甚至是將曹植個人的錯誤讓楊修這些人也一並來承擔。因為楊修這些為友的人,沒有儘到朋友的義務,沒有每日裡規勸,所以才導致了曹植一錯再錯,最終不可收場。
讓楊修去做曹叡的管家,就是曹操對楊修的一次變相懲罰,我眼下沒有找到合適的殺你的理由,因為我也不想我心愛的兒子跟隨你一同死了,但我能夠惡心你,讓你感到無比的惡心。
之前楊修的門裡寫活和一人一口酥也都開始被許多人私底下議論,覺得楊修這是犯了曹操的忌諱了。
楊修就隻是和邯鄲淳簡單的聊了聊,也沒辦法繼續的深入,就又被許多的俗務纏上,才一天時間,楊修就有些耐不住自己的性子,已經對著下人們發了幾次的火氣,這讓許多下人見到楊修的時候,也是戰戰兢兢的,私下裡更是覺得楊修和印象中的不一樣。
“徐師,你說這能成麼?”
曹叡逗弄著徐庶的兒子,如今還沒有起大名,隻是用虎頭稱呼。
在聽得下人幾次來報,說是再不把楊修換掉,那府裡的諸多事情就要亂起來了,這楊修號稱名士,可許多事情都是不懂裝懂,還經常把鍋甩到其他人身上,府裡原本都是各司其職,相互之間雖然清冷,可也相安無事。哪裡如同現在這般,雞飛狗跳。
“若是不成,就去和你祖父說,繼續將他關在牢裡,這樣的人,這樣的性子,留在身邊也是個禍害。”
徐庶對楊修等人並沒有太多的好感,覺得楊修這些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刻意的接近了曹植,不甘心失去,又渴望得到更多,所以才將曹植這樣的人推上了前台,如曹植這樣的人,可以寄情山水,卻不能爭鋒廟堂。
這是來鄴城之前,夏侯信和徐庶兩人之間對曹丕、曹植等人經過了深入的分析之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