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過後,麵對曹叡的再三挽留,夏侯信還是帶著曹清回家了,今夜的這頓飯,不知道明天會傳成什麼樣子。
夜宿宮禁,在那些士大夫的眼中,也不是什麼好事情,所以能不沾還是儘量不要沾的好。
“夫君,如今叡兒年歲也已經大了,也該成親了。這叡兒自小就跟在你我身邊,我們也算是他的父母,理當為叡兒操持一下這等事情。”
曹清想著今日曹叡吃飯時候的表現,覺得曹叡一個人在王宮之內太過孤單了,應該給他找一個伴了。
“這事,你我還是置身事外的好。”
夏侯信想了想,最後隻說了這麼一句話。
曹清心思電轉,立刻就明白了夏侯信這話的意思。
“難道叡兒做了大王之後,你我就要避諱如此麼?”
“不得不避諱,諸多事情遠不是你可以想象的,若不是諸葛亮率軍攻打漢中,你我可能就要在荊州終老也說不定,如今我又帶著軍功回來,隴西漢中更加穩固,若是再在大王的婚事上過多的表現,恐怕就要被人記恨了。”
“那就任由他們擺布叡兒的婚事麼?”
“戴其冠必承其重,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不過大王可以擴大規模,也許能夠選一個和自己合得來的。”
“彆老是大王大王的,他是叡兒,是你我養大的。”
曹清見夏侯信私底下也保持著這樣的稱呼,心中不悅,立刻出言糾正。夏侯信聽完,隻是苦笑的搖搖頭。
————————
朝堂上依舊是熱烈,不過這次討論的是隴西一戰的功勞及升賞,雖然之前就得到了一些消息,說是此戰的第一功是一個流民出身的偏將,如今在夏侯信的建議下,居然要給他連升三級,並且作為陽平關守將代替郭淮,這是讓所有的士族都無法接受的。
爭論也因此開始。
“大王,臣有一言不吐不快,這李勝不過是一流民出身,若是僅僅憑此一戰就任命他為陽平關守將,是否太過兒戲?這李勝一不讀詩書,而不通兵法,單憑血氣之勇,為一偏將,多給田產便可,大王若真的要用此人,也當著人教授一番學識才是。這陽平關極為先要,乃是我大魏阻擋諸葛亮大軍北進的第一道關口,托付此等人,是否太過兒戲?”
“還請大王三思。”
對於這些人的發難,曹叡則是平靜的看著他們。士族不能掌握軍權,這是夏侯信前些時日和自己再三提醒的事情,不然,士族本身就有錢糧,若是再給了兵權,就會形成軍閥割據,若是尾大不掉,很有可能會擁兵自重,威脅中央。
“那不知道諸位以為,何人能夠做這陽平關守將?”
夏侯信不太喜歡這種彎彎繞繞,對於這些事情,夏侯信更喜歡單刀直入。
這些人一聽到這個問題,不由得麵麵相覷,心中更是起了心思,紛紛想要推薦自己中意的人,可這一開口,整個朝堂上就有吵吵鬨鬨的。
鐘繇看了看這些人,心中歎息了一聲,口口聲聲的反對這個人事任命的提案,等到了提出人選的時候,又沒有替補,這樣的反對又哪裡能夠成功?更彆說,提出來的人選是不是合適。
“元常公可是有話要說?”
曹叡坐在高台之上,對於下麵的動作一目了然,自然將鐘繇的一切動作都看在眼裡。鐘繇猝不及防,居然被曹叡點名,隻能站出來。
“大王,老臣以為,這李勝做陽平關的守將,正合適。”
鐘繇居然會讚同這個提議,曹叡不由得來了興致。
“還請元常公細說。”
這是能細說的麼?無非就是一群傻子,沒有私下裡商量好讓誰去接了這陽平關而已。
“老臣以為,陽平關地處前線,蜀逆會隨時來襲,所以守將必當忠勇敢戰,而陽平關地勢險要,器械齊備,隻需謹守即可,聽聞還曾有人勸降過李勝,結果李勝卻依舊能夠率軍回歸,老臣認為,李勝任守將,正當其人。”
“好,元常公所言大是,如此就任命李勝為陽平關守將,列侯,食邑三百戶,其餘諸人封賞,若是沒有問題,便擬詔頒布。”
見眾人沒有再反對,曹叡就將這事敲定。
“下麵,咱們來議一議此番出征統帥的功勞。”
夏侯信的封賞,才是今天的重頭戲,昨天私下裡就表示過,他想要將夏侯信留在朝廷中樞,為了名正言順一些,必須經過這些人的商議,夏侯信也提醒曹叡,若是想要他留下來,那麼必須是擔任武職,而不能是文官,為此,曹叡這些天來就一直在考慮,心中著實好好的謀劃了一番,終於給他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職位——護軍將軍。
為此,還特意提前和夏侯惇等人商議了一番,夏侯惇等人也表示自己如今年事已高,能有夏侯信進來接替是好事情,可職位不宜太高,留夠日後提拔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