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征詢的話語,可卻並沒有征詢夏侯信的意思。
“陛下必然有自己的考量,自己處置便是了。”
夏侯信滯留皇宮已經三天了,可若是長期這樣下去,必然會出現許多的流言蜚語。曹叡可以對自己厚恩,可為了接下來的事情,夏侯信又不得不離開這裡。
放棄安逸,是為了自己心中更大的目標。
“陛下,如今臣的身體也差不多了,是時候應該回自己家中去了,如此長留宮中,怕是不妥。”
“再住一日吧,若不是這可惡的禮製,朕都想將姑母也接進來。”
一聽到夏侯信要走,曹叡又出言挽留。
“一日複一日,何日是個頭?”
“那明日吧,明日一早,朕早朝完畢之後,就送姑父出宮,明日便是大朝會,姑父住在宮中,也免去了明日大朝會的來回奔波。”
“好,明日散朝之後,我便回家。”
說起了明日的大朝會,曹叡又開始有些焦灼,像這樣大刀闊斧的去推動改革,真不知道接下來會如何。
“姑父,明日便拿出這方案,你說朝中的文臣武將會是讚同的多?還是反對的多?”
“何必著急呢?就先提出個意思出來就好,至於其他的,正可以讓他們相互之間去爭論,從這些爭論中,找出最適中的方案,我所設計的東西,也不一定完全適合。”
“那明日便先提一提吧,如今的選拔製度,選拔出來的還是以士族子弟居多,也不知道何時何日能夠改變這樣的局麵。”
“慢慢來,總歸還好一些的,至於你說的那些海外分封的事情,隻要中央始終保持強大的實力,海外就不敢隨意挑戰中央。”
“這慢慢來,還需要多久?這學校遍地,可能夠選拔出來的人才卻寥寥無幾,說白了,真真為國之人,還是沒能出仕。”
一說起這個,夏侯信就覺得自己當初提出科舉的想法還是早了一點,在沒有經過五胡亂華,士族遭受過一次打擊,而許多寒門子弟也開始能夠讀書之前,科舉製對於如今的選拔,不過是換湯不換藥,不過好在如今這些利益大部分還是士族在享受,但同樣寒門士族上升的道路也沒有堵死,唯一要做的就是避免舞弊,一旦開始了舞弊,那寒門士子才真的沒有了出路,最多不過是淪為豪門大族的走狗。
“慢慢來,國家太大,人口太多,這利益牽扯就多,隻能是慢慢的調,若是下藥過猛了,恐怕就會再一次大亂,何況如今還有外憂。”
最好的辦法,肯定是大開殺戒,在徹底的血洗之後,重新再樹立一批人,可是不行的,若是這樣做,那便是要和天下士族為敵。
“陛下,這些時日聽聞宗室中出了一些青年才俊,隻是有些喜好空談,臣以為空談誤國,實乾才能興邦,為官任事,還是以實為要,不如給他個實缺,讓他們去郡縣之中曆練一番,一試真假。”
“姑父說的都有誰?”
曹叡聽夏侯信這麼說,立刻就好奇。他和曹丕不一樣,他能登上位置,多是夏侯惇、曹洪等宗室大臣的支持,身邊多少也有一些宗室子弟的支持,所以除了曹丕等少數幾個人以外,對於宗室沒有那麼多的防備心理。
“夏侯玄、曹義、夏侯榮、夏侯惠如何?”
曹叡聽完了之後,隻考慮了一下就同意了。
“還有諸多的有才之士,陛下還是要多多尋訪,陛下,這人的才華能力可以學,可這初心卻極難尋找,陛下當尋訪同誌之士,然後攜手共進。”
“初心?同誌?”
曹叡帶著這樣的疑問走了,因為夏侯信實在是太累了,而且接下來還有大朝會,所以早早的睡下了。
回到了大殿之內,曹叡第一次開始撰寫詔書,這次和之前曹操的唯才是舉令不一樣,除了才能,他更關注誌向。
等到一切文章全部擬定,曹叡又整理了下思路,準備第二日的大朝會上的各種聲音,不知道自己的這個想法拋出去之後,會引來何等的爭論,到時候大魏從上到下,從中央到地方,甚至是宗室、親貴、武將等等都要涉及,這樣的爭論不會在一天之內解決,可能會持續數日,甚至數十日。
可曹叡卻堅定的想要推行下去,因為從這個雛形中,曹叡明顯的看到了集權和製約,是限製士族進一步擴張的一個好辦法,特彆是在如今科舉剛剛興起,而察舉和中正製還共存的情況下,能夠提拔起更多的忠於自己的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