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光大師抬起手,在心海邊變幻出一個淤泥池,裡麵有一朵青蓮躍淤泥而生。
“老衲的修行方法像這朵蓮花。生於淤泥,卻要出淤泥而不染。把身上所有的淤泥脫儘,方得證道菩提,成為一塵不染的蓮花。但伊施主的修行卻像淤泥,身是淤泥,心是淤泥,卻能培育出一葉青蓮,染與不染,隨心而定。”
伊乾看著蓮花,這下總算有點明白正光大師的話。
“聽起來,我的修心法門好像有點厲害?”
伊乾有點飄飄然。
“是的,伊施主本為欲望驅使的生物,卻能依靠滿是欲望的心塵為老衲找到更進一步的方法,這就是伊施主超脫之處。所以伊施主不必介懷曾經做過的事,一切皆為緣定。若沒有伊施主的這一手無心插柳,老衲沒辦法這麼快就進入閉關之態。”
正光大師此刻才說出自己為什麼變得那麼客氣的原因。
說得通俗點,正光大師的心中本有點傲氣,見到伊乾這種明明擁有足夠智商,卻讓本能驅使肉體而活,他覺得非常可惜,因而才強迫伊乾修煉。
正光大師的本心,並不是真的想幫助伊乾變強,然後在仙界活下去。
後來伊乾的拿一手心塵,卻讓正光大師意識到自己原來心中仍存有欲望,他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無欲無求。於是從那天起,他開始閉關,主動去尋找這一股欲望,然後想要把它完全消滅。
追尋的過程很順利,大師隻花了三天就搞清楚了自己的欲望所在,於是便像他從凡間到仙界,一直在做的事情那樣,打坐、念佛,給自己定製規矩,約束與規範自己,一點點把欲望給磨滅。
但伊乾一次次偷牆板的行為,卻又像在嫌棄他的修行速度太慢一樣,一次次把那個心中的欲望給拆下一角。
富麗堂皇的廟宇是他的欲望,他總有一天要拆。但是這個過程必須他自己來,隻有自己拆下的牆板,才是不留遺憾,不留念想,真正地放下。
而伊乾拆的牆板,反倒讓他需要再多花點時間去療愈內心,填補夢想被硬生生拆掉的痛。
就是在這個時候,正光大師突破了。
他突然想通了一個問題:
痛從哪裡來?
為什麼自己一點一點拆掉心中的廟宇不痛,彆人拆他的廟宇卻會痛?
如果割舍自己的欲望一定會痛,那自己慢慢拆掉心中廟宇的做法,到底是真的拆掉了廟宇,還是隻是因為自己念了足夠長久的經,所以再一次把內心麻痹起來?
最後,正光大師發現了一個他之前完全沒想過,也有點難以讓人接受的事實。
伊乾的心靈境界,或許比他還高。
自己首個小小誘惑,就差點控製不住自己欲望,伊乾卻能在完全不控製欲望的情況下,依然活得好好的。
雖有一些小惡,但大致上並未給其他人帶來多大困擾,沒有傷害任何人,也坦然麵對自己。
心態上有所變化,他對伊乾也禮貌了許多,最終,有了用心海磨礪自己的想法。
“那大師,我要怎麼開始修煉呢?”
伊乾不知道正光大師的心態變化,它此刻更在意自己的修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