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太倉的儲備又進一步的降低。
再算上雜七雜八的支出,太倉不說年年見底也差不太多。
而官員的俸祿與獎賞,以及軍隊的供養這個支出大缺口就隻能由政哥的私房錢來承擔。
若是山澤稅不夠,就隻能調整人頭錢來彌補。
而由於大秦國製的慣性以及政哥好強的個性,立國後大動作接連不停。
對於口賦這一塊的征收,馬上就要碰觸紅線。
再多征收,黔首們將扛不住。
不征收,國家層麵的許多動作就施展不開。
不要說開發河西,就連剛安定下來的南邊都沒法維持。
就這還隻是大層麵上的。
由於之前的宣傳不到位,以及迫於無奈做出竭澤而漁的決定。
大秦整體的商業與手工業,表麵上看著製度齊全,也有律法的規定,應該是一片欣欣向榮。
可實際上因縣廷的需求,個人的手工業很難展開。
商業上因為對嶺南戰事的支援,最底層的商賈被一掃而空。
靠著老秦人去填補,短時間內根本撐不起最基礎的商業循環。
這兩大塊看著不起眼,每年的商稅其實損失很大。
這麼顯眼,且這麼基本的問題,黃品不信李斯他們看不出。
之所以製定國債的數目緩慢,很有可能是在等著各縣送來的上計。
因此統計的越慢越小心,對於推行國債越有利。
因為經過摸底後,那幫家夥就算嘴硬,心裡也會不得不承認國債是解決眼下問題的最好辦法。
不過考慮到心急則亂,蒙毅未必能想到這一塊,黃品吸溜了一口茶湯,再次不急不緩的開口道:“那日引領黔首們趕往鹹陽宮,可不隻是去給陛下謝恩的。
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坐實見減免口賦。”
說到這,粗略的估算了一下,黃品對蒙毅笑道:“四天的工夫,足以讓內史郡的黔首都知曉這件事情。
再過個半月,隴西與關東差不多也都該知曉這事。
已經攤到明麵上的事,給他們一萬個膽子,也不敢會再提不同意減免口賦。”
蒙毅緊擰起眉頭,“說國債的事,你往……”
說到這,蒙毅猛得抬手拍了一下額頭,“心思怎麼犯了蠢。
國債與減免口賦其實是連為一體的。
減免了口賦,有了無法按時得俸的擔憂,勢必會讚同國債的發行。”
目光炯炯地看向黃品,蒙毅的臉上總算是露出笑意,用力點頭道:“真是好算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