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香皂極有可能要在海南島上進行。
軍與工方麵是否能夠精誠合作就變得極為重要。
除卻這些,黃品說將財政方麵交給陽並不是玩笑話。
他在嶺南的所做所為,大刀闊斧都不足以形容。
想要繼續按他的想法改革,必須要讓政哥與朝堂上放心。
畢竟政哥不提,他不能當做沒這回事。
而掌握嶺南的財政,就相當於掐住嶺南的脖子。
陽滋是公主而非公子將變得不那麼重要。
加之與陽滋一同過來的並非全是護衛,有不少都是幕僚。
這個活計交給陽滋最合適。
另外,黃品不信鹹陽那邊收到他上報的行文後會沒有任何反應。
怎麼也能給陽滋再派些得力的官吏過來。
再有王威從中協助,財政統計與收支的活計算是徹底打包出去。
另外,出於安保考慮黃品還將短兵進行了徹底整合。
寶鼎為短兵都尉歸屬白玉統管,掌控所有短兵。
與此同時,給陽滋也分了重騎過去。
不過為了避免引起誤會,隻分了一百過去,並且由心思活絡的半狐統領。
對於黃品的安排,一眾人除了陽滋,都沒什麼疑義。
王家兩小子雖然起點高,但能被這樣重用,在大秦除了黃品就再沒幾個。
比蒙直那個小子要痛快的多,而且心中也更為躊躇滿誌。
而鄭祿也同樣如此。
在治理嶺南上他與黃品的思路相差不大。
也覺得將重心全都放在南海郡並不妥當。
三郡同時得以墾田,才能讓嶺南更為安穩。
加之父親鄭國就是治栗內史,對大秦的財政狀況知道的清清楚楚。
以任囂的治理之策,嶺南將一直成為大秦的吞金獸。
對此鄭祿心中是極為擔憂的。
可奈何他隻是監禦史,而且還是個戰時的,權柄遠不如其他郡地。
幾次與任囂商議,都得不到支持。
而黃品一係列的舉措,雖然大到超出鄭祿的想象。
但通過南海郡眼下的狀況而言,真就未必生出急功近利的禍事。
或許真會成為嶺南擺脫大秦財政無底洞的機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