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趙高的要求,李斯毫不猶豫的點頭。
為了保住權勢,在巡遊出發之前就隱約對趙高透過這個意思。
加之嬴政的暴斃,李斯懷疑是趙高真動了手腳。
能夠真做出這樣的惡事,可見趙高對權勢的渴望甚至到了癲狂的地步。
眼下看似笑眯眯的很是聽話,如果真敢做出什麼變數的舉動,趙高絕對會與他魚死網破。
另外,他在徹底掌控朝堂之前,還離不開趙高所保管的印璽。
於情於理都是要立胡亥上位。
不過趙高表現出的狠厲,讓李斯生出了警惕。
而且已經到了這一步,有些事情也到了相互仔細謀劃的時候。
所以點頭答應的雖然痛快,但卻並沒有立刻執筆模仿嬴政的字體書寫遺詔。
而是鋪開空白的絹帛,沉吟了一下道:“立公子胡亥繼位,那是陛下遺誌。
身為臣子,自然是不敢違逆。
不過君弱而臣強,則國亂。
加之早有亡秦者胡這句讖言。
對於那位,是不是也該加一道詔書。”
趙高在李斯點頭應下後,目光就落在了第三道詔書上。
原本他對任命王離接手北軍並沒想太多。
畢竟李斯與王離早就有所聯絡。
但是聽到李斯要對黃品動手,趙高立刻察覺不妥。
而這個不妥,並非是看出李斯對他生出了警惕。
是趙高出於自身與黃品的關係,以及黃品目前掌控著南軍,覺得李斯這樣做過於行險。
單憑蒙恬的性子就斷定會接詔經領死並不穩妥。
蒙毅與其是親兄弟,行營的狀況肯定會告知給蒙恬。
此外,沒人知道嬴政崩殂之前單獨與之說了些什麼。
如果下了與立胡亥繼位相悖的密令,恐怕就算大多朝臣同意遺詔之命,蒙氏兄弟二人也會從中作梗。
王離接手北軍,定然不會順利,甚至會被驅逐出北軍。
一旦是這種狀況,再沒有其他軍伍作為依仗,死的肯定會是他們。
另外,黃品如今的聲望不比蒙恬差。
且嬴政生前對其護佑無人可比。
就連陽滋給搭了進去。
有了黃品能夠站過來,不僅有了與北軍抗衡的底氣,也更有助於天下之人信服胡亥繼位。
但是考慮到黃品與扶蘇接觸的要比胡亥多,且在河西時的關係也不錯。
即便在鹹陽時黃品隱晦的表露過擁立胡亥的意思,趙高也有些拿不準黃品到底會不會真的站過來。
所以對李斯的這個提議,趙高並沒有立刻應聲,而是反複衡量起來。
將與黃品的交往以及每一次會麵仔細回想了一遍,又結合嶺南的族人傳來的書信。
趙高終是下了決心,斂了思緒先是對李斯搖搖頭,接著又點點頭,“蒙恬駐紮北地十餘年,雖說有士卒對其不滿,可總少不了擁躉。
王離領詔能不能順利接手北軍並不可知。
另外,國相與安國侯都為大秦肱骨之臣,也都是堅定陛下遺誌之人。
缺了哪一個都於國無益。
若是當中有所誤會,我雖職低位卑,可私交卻是不錯。
相勸一番,定可消除誤會。”
李斯雖然對趙高說得消除誤會嗤之以鼻,但是其他說得還是有些道理的。
如果王離掌控不了北軍,狀況將急轉直下。
不過就此認同趙高所說,心中還是顧慮重重。
捏著胡須思慮了片刻,李斯語氣擔憂道:“安國侯雖然數年間便立下無數功勳,位比蒙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