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年底。
在其他人準備著年度總結或者年底衝刺的時候,張軟軟已經暫停一切工作,悠哉悠哉的準備自己入宅的事了。
這是張軟軟今年新建的樓房,六層,帶電梯,占地麵積兩百平方。
位置在清平村的中間,是全村最高最大的自建房。
那片地原本不是張軟軟家的,但是她現在什麼身份,隻要她開口,沒有人願意拒絕和張軟軟交易土地。
所以張軟軟很輕易就和幾戶人家達成協議,以地換地,加上億丟丟的經濟補償。
這是張軟軟去年過年時產生的想法了。
那時候大伯和二伯一家回來過年,連個過夜的地方都沒有。
當然了,張建國,林玉珍,張陽陽也沒有。
爺爺奶媽要是在天有靈,看到這一幕肯定會很難過吧。自己兒子回來過年,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所以,張軟軟順手起了一棟六層樓。
以後風暖年她們過來玩有客房了,張建國和林玉珍也可以經常回清平村住。
或者再看遠一點,未來大伯和二伯退休了,也可以回來長住,和張建國組成種地三兄弟。
這一天,是2020年的12月15。
宜搬遷。
早上,天還沒有亮。
廚師就開著小麵包車,拉著今天要用的食材過來了。
全部是剛剛從菜市場買到的新鮮貨。
菜葉是沾著露水的,蝦是活蹦亂跳的。
彆說大家厭惡的冰凍貨了,連隔夜貨都沒有。
這就是農村大席好吃的核心原因之一。
食材新鮮,乾淨,沒有科技與狠活。
“秤呢,快拿過來。”
張建國衝著張富貴喊道。
張軟軟今次的大席,是全包給廚師團隊的。
即是她隻出錢,其他的買菜,油鹽醬醋,鍋碗瓢盆,上菜,全部廚師團隊負責。
而張軟軟這邊作為主家,隻需要在買菜回來的時候,把所有菜過一過秤,防止缺斤少兩。
比如魚。
張建國的要求是每條重2斤。
今天一共要擺88桌,88條魚就是至少176斤。
然後蔬菜。
張建國要的名城這邊最通用的水東芥菜。
一桌1斤半,88桌就是132斤。
還有大蝦,五花肉,海參,鮑魚……
全部確認數量沒問題,廚師便是開始備菜了。
而現在的時間,僅為早上六點。
……
早上八點。
吉時。
新房門口。
排起了長隊。
張建國和林玉珍在第一位,他們一左一右,一起抬著一個新鍋,鍋裡麵有新的碗筷。
這個寓意是啥張軟軟也不知道,反正都是林玉珍他們準備的。
在兩人的後麵,是挑著水,拿著米,油,還有一袋袋紅色塑料袋分裝的花生還是什麼的眾人。
這些紅色塑料袋裝的東西,是等會進去的時候,每個房間都放一個的。
隨著吉時一到,張富貴在十幾米外點燃鞭炮,張軟軟大伯把門一開,張建國和林玉珍就帶頭走了進去。
門口,有整棟樓的電路總開關,大伯把開關一推,啪的一聲,整棟樓的燈光瞬間全部點亮。
在張軟軟這邊,新屋入宅的燈光是三天不能關的,晚上睡覺也要開著。
當然了,現在的人沒有那麼講究了,睡覺的時候還是會偷偷關的,早上天亮了再打開。
大部隊進入新屋。
張建國和林玉珍把新鍋抬進廚房,其他人各司其職,爬樓梯上去給每一層樓的每個房間都放一個紅色塑料袋。
風暖年她們也來了幫忙,作為年輕人,她們和張軟軟一起爬上五樓和六樓,把矮的樓層交給大伯母他們。